什么是手足口病

文章来源:卫生健康局 日期:2024-10-14 16:00
字体显示:[ ||]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包括肠道病毒71型(EV-A71)、柯萨奇A组16型(CV-A16)等病原体引发的儿童常见传染病。该病多见于6月龄-5岁儿童,其中重症病例多见于3岁以下患儿。我市全年均有手足口病报告,其中4-7月为春夏季高峰,9-10月为夏秋季高峰。手足口病传染性强,在托幼机构和学校等集体场所可出现暴发。感染手足口病后,患儿多出现发热、口腔黏膜出现疱疹,手、足、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手足口病可通过多种途径传播,密切接触传播,通过直接接触病人的粪便、疱疹液、鼻咽分泌物、唾液及接触被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餐具、奶瓶、床上用品、贴身衣物等引起感染;呼吸道飞沫传播,当患者咳嗽、打喷嚏时,病毒可通过飞沫传播;另外,饮用或食入被病毒污染的水和食物亦可感染。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