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领导、各位记者朋友:
大家好!欢迎参加同安区2023年度第四次新闻发布会。我是同安区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申长清,今天会议由我主持。
同安历来人文底蕴浓厚,山海林泉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位居全市之首,素有“海滨邹鲁之地,声名文物之邦”的美誉。近年来,同安区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入践行“山上戴帽,山下开发”绿色发展理念,助力乡村振兴,加快推进农村生态保护,把生态文明建设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各方面,着力走出一条具有同安特色的绿色发展之路,逐步打造“从山顶到海洋”的保护治理模式。2022年度,全区空气质量综合指数2.23,排名全市第一,空气质量优良率98.9%,六项污染指数优于考核标准。
今年以来,同安区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积极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径,做好文物焕新、文物活化利用等工作,以生态旅游赋能乡村振兴。在中秋国庆期间,同安区将推出闽台两岸中秋“赏月歌会”、“乡厨大赛”、“文化大篷车”、“群艺满园春 绽放新时代”民俗展演等活动,抢抓文旅消费机遇,丰富文旅产品供给,点燃秋季旅游热潮。
出席我们今天发布会的有同安生态环境局局长王和团、新民街道党工委书记郑志献、莲花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吕建伟、同安区社科联主席蔡力、同安区旅游发展中心四级调研员陈奕坚,以及中央、省、市、区各级新闻媒体朋友,欢迎你们。
今天会议主要有两个环节。第一个环节,由发布人介绍分管工作开展情况;第二个环节,由相关单位答记者提问。
下面,请同安生态环境局局长王和团介绍我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深入践行生态文明建设,加快推进农村生态保护的具体成就。
王和团:
同安历来人文底蕴浓厚,山海林泉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位居全市之首,素有“海滨邹鲁之地,声名文物之邦”的美誉。
2022年度全区空气质量综合指数2.23,空气质量优良率98.9%,六项污染指数优于考核标准。2023年1-8月份,全区空气质量综合指数2.45,空气质量优良率97.9%,六项污染指数优于考核标准。2022年辖区内水功能环境区达标88.1%,同比上升17.05%,主要流域6个国省控断面Ⅰ-Ⅲ类水质比例100%,小流域水环境功能区达标率100%。2023年
1-8月,同安区监测38个断面,达标断面数34个,水环境功能区达标率为89.47%,同比(71.05%)上升(优化)21.7%。
同安区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入践行“山上戴帽,山下开发”绿色发展理念,助力乡村振兴,加快推进农村生态保护,把生态文明建设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各方面,着力走出一条具有同安特色的绿色发展之路,逐步打造“从山顶到海洋”的保护治理模式。
(一)打造美在山水相容的宜居宜业美丽城区
坚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升本岛、跨岛发展”战略部署,依托山体、丘陵、溪流、湖库、海岸,形成“一屏一湾三廊”生态安全格局,构建同安北部生态圈,打造山海发展轴,推动产业更新升级和城市更新提档。持续构建绿色生态屏障,生态保护红线和生态控制线保护范围均列全市第一。开展造林绿化,加大生态植被保护力度,全区森林覆盖率54.41%、森林蓄积量192.14万立方米、林地保有量37286.98公顷、陆域自然保护区面积1945.45万公顷。积极践行低碳生活理念,大力推动绿色交通发展,地铁4号线土建主体工程完工,进入铺轨及机电安装,6号线全面启动建设,综合公共交通运输体系逐步形成。
(二)打造美在诗画田园的业兴绿盈美丽乡村
依托闽台农业融合发展产业园,打造华南地区种子种业创新高地,大力发展休闲农业,现有5个中国美丽休闲乡村,打造“一村一品”专业村22个。全国首个“农业碳汇交易平台创新数字人民币应用场景”、全市首个乡村碳普惠体验馆落地同安。特别是军营村、白交祠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山上戴帽、山下开发”发展思路,坚持绿色发展,近年来接待游客近五十万人次,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带动经济增加值约200万元,2022年村民年收入达到4.6万元。积极践行“两山”理念,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建设,不断优化环境质量、提升市民幸福指数,打响“福建省全域旅游示范区”招牌。
(三)打造美在景秀文兴的水清岸绿美丽河湖
坚持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实现三水统筹为目标,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部门协同发力,突出依法治污、精准治污、科学治污,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引入流域环保管家专业管理,着力创新流域精细化治理,摸索出一套可复制、可推广、可借鉴的流域管理模式。辖区主要流域6个国省控断面I-III类水质比例100%,地表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各流域断面水质全面消除劣Ⅴ类,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保持100%。完成197个自然村集中纳管和509个自然村生活污水分散式处理项目建设,实现流域内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全覆盖。东西溪获评全市“最幸福”河流,并积极推进西溪“美丽河湖”建设与申报。沿西溪流域有机串联起古城历史文化体验区与生态山乡养生度假区,打造闽学邹鲁研学旅游带。
(四)打造美在滩净海碧的人海和谐美丽海湾
同安区坚持陆海统筹、河海共治,全面实施岸线资源保护修复、全海域退养、增殖放流、滨海湿地建设等保护工程,营造良好的湾区生态环境,提升湾区生态产品价值,为周边的产业发展、城乡升级、文旅兴旺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优势,建成公众亲海型“美丽海湾”。近岸海域环境质量持续改善,2023年,同安湾海域2个国控点位海水水质均达到二类,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浓度分别优化25%、7.7%,目前正在积极申报省级“美丽海湾”。修复提升环东海域新城滨海旅游浪漫线沙滩11.36万平方米。同安区优美的生态环境吸引游客纷至沓来(日均10万人次),公众环境质量满意度达94.87%。
(五)打造美在低碳智慧的集约循环美丽园区
继续弘扬科学巨匠苏颂精神,奋力建设厦门科学城核心区,立足“4+4+1”产业体系,培育473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打造96个市级及以上科技创新创业平台。依托环东海域同安新城和同翔高新城发展“双引擎”,成为厦门市打造“五中心、一基地”的重要空间载体,以及实施“两高两化”、实现跨岛发展的关键潜力区。发挥山海资源禀赋,打造滨海旅游浪漫线,美峰创谷、银城智谷等高新产业园区接踵布局,产城融合高地进一步形成。规划建设世界同安联谊交流合作中心,着力打造生态优美、配套齐全、人文荟萃、交通便利、产城融合的“田园城市”。
谢谢大家!
申长清:
请同安区旅游发展中心四级调研员陈奕坚就我区在文物焕新、文物活化利用的阶段成果和下一步计划作介绍,同步介绍我区中秋国庆拟开展的相关活动。
陈奕坚:
大家好!同安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及省市关于文物工作的一系列法规、政策,凝心聚力、守正创新、依法行政,狠抓文物保护工作。
一、以珍爱之心加强文物保护修缮
由区长亲自挂帅,成立不可移动文物修缮工作领导小组,启动了“六个一批”、“三年修缮”等一批古建筑文物修缮,建立了保护有力、管理有效的文物保护传承机制。2020年,组织制定了三年文物修缮计划,共实施34个项目,投入5400万元,现已全部完工。今年1月,启动第二轮三年文物修缮行动,共66处文物纳入修缮计划,预计投入9960万元,现已有14个项目已动工建设。通过不断在保护中修缮、在修缮中保护,既保留原址原貌留住了“筋骨肉”,又挖掘历史文化价值传承了“精气神”。
二、以尊崇之心加强文物活化利用
针对修缮后的文物建筑,为提高其研究阐释和展示传播水平,让文物资源真正活起来。在区委宣传部的指导下,我局于今年4月18日启动开展了“守护瑰宝、文物焕新”行动,遴选了一批条件成熟、产权明晰、特色鲜明的10处已修缮完成的文物建筑为试点,通过向社会发布公告、邀请名人探访等形式,征集文物活化利用方案,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保护传承、活化利用工作,打造“一厝一史,一厝一景,一厝一用”,助力乡村振兴,实现文化遗产保护和经济发展良性循环。活动共吸引了厦门国贸文旅、同安大同小学、同安创业促进会等近20家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个人)提交活化利用方案,经过严格的方案评审,目前已有10处文物活化利用方案通过评审,并达成合作意向。25日上午,我们举行了同安区首批文物建筑活化利用项目集中签约仪式。同时又精心遴选第二批文物活化利用征集名单,即日起面向社会征集活化利用合作伙伴。
三、下一步工作
我局将继续加强工作统筹协调,加快推进我区第二轮修缮项目各环节工作。同时,对已完成修缮的项目,积极配合镇街做好使用权流转,找准文物与旅游的对接点,寻求保护与开发利用的最佳均衡点,探索“文物+”活化利用模式,以文促旅、以旅载文,将更多文博单位纳入旅游线路,努力实现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发展同频共振.
四、中秋、国庆文旅活动情况
我局在中秋国庆期间组织开展各类文旅活动。一是组织开展“小眼睛看世界”绘本阅读推广、寻找古同安的奥秘图书专场、“文化大篷车”、“群艺满园春 绽放新时代”民俗展演等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二是举办首届厦门户外生活季(梦里莲花站)活动,带群众感受高山之美。三是举办2023年同安区“体彩杯”全民健身运动会暨村居篮球赛,以及2023年同安区“体彩杯”全民健身运动会暨村民足球赛,提高群众运动热情。
申长清:
请同安区社科联主席蔡力发布两岸同祭孔、海峡两岸家风家谱交流、海峡两岸民俗展馆等在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方面的积极探索。
蔡力:
同安区赓续历史文脉,根植文化沃土,坚持守正创新,学习贯彻《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 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的意见》,举办厦门(同安)孔子文化节等活动,推进“闽台民俗文化展示馆”“海峡两岸家风家谱研究中心”等文化工程建设,留住乡愁记忆,共抒两岸情深。
一、举办厦门(同安)孔子文化节
厦门(同安)孔子文化节自2009年首届成功举办以来,已经连续举办了十四届,影响力不断增强,以“两岸同祭孔”为特色现已成为厦门的文化品牌。今年9月28日将继续举办2023年厦门(同安)孔子文化节。这次文化节以“儒行两岸 尊师尚学”为主题,将举行释奠礼大典、开笔礼、拜师礼、学术研讨等活动,金门的专家学者也将来到同安,共同祭拜先贤,追思陈永华。
同安孔庙是厦金两地唯一的孔庙,而台湾的第一所孔庙台南孔庙是由同安人陈永华主持修建的。陈永华是台湾中华文化教育制度的奠基人,台南孔庙是郑成功收复台湾后建立的第一所高等学府“全台首学”。康熙五年(1666年、南明永历二十年)正月,圣庙在赤崁(今台南)鬼仔埔上建成,旁建明伦堂。三月,在明伦堂设太学院,陈永华亲任主持,聘请礼官叶亨为国子助教。他主持修建了台湾第一所孔庙,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成为台湾教育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在陈永华等人的努力下,“台湾文学始日进”,“后秀子弟亦乐弦诵”,就连本来比较闭塞落后的高山族地区也有“能句读…能通漳、泉语者”,有力地促进了中华传统文化在台湾的传播,成为在台湾推行大陆教育科举制度的第一人,其对台湾文教事业的开创之功,永载史册。因此,两岸的文化同根同源,交流是密不可分的。
二、成立海峡两岸家风家谱研究中心
海峡两岸家风家谱研究中心占地面积1800多平方米,目前保存的纸质族谱2000多册,电子档案族谱约5万册,设有詹姓、彭姓、许姓和江姓等馆藏族谱专区。厦门民间收藏的族谱数量众多,然而存放分散不便查阅,静态收藏难以发挥寻根溯源、续谱接谱的功能,近期我们建立了“两岸家谱”大数据,将纸质的族谱电子化,为台湾同胞寻根提供便捷通道。海峡两岸的同宗族人可在异地同时查询本族“世系脉络图”,查看“我的一家”“五服九族”,进行“一键寻祖”“三代溯源”“查找共祖”。两岸宗亲要寻根问祖、寻亲探源可在“闽台姓氏源流网”“同安发布”相关板块,轻点鼠标,几秒钟就可以完成。根据《同安县志》记载,按姓氏分类,现存台湾民间1026部祖籍同安的族谱中,可确定明清时期同安有68个姓氏、1000多个家族移居台湾。通过网上寻根可以跟台湾族谱对接,这是对于两岸交流很有意义的一个工具,到第几代同一个祖,他们这个祖怎么分衍,一支在台湾一支在大陆,就体现了海峡两岸血肉相连的关系。
同安海峡两岸家风家谱研究中心将打造成为两岸宗亲寻根谒祖的良好载体,续接海峡两岸血肉联系的亲情纽带,进一步增进两岸情感融合。
三、设立闽台民俗文化展示馆
这个闽台民俗文化展示馆分为三个展厅,存放着大量民国时期乃至清朝的历史文物,其中不少文物都带有鲜明的同安特色,如鸡公碗、珠光青瓷等。想通过这座民俗文化展示馆,留住闽南文化生活印记,展现两岸联结。馆里有两件珍藏物品,一件是1944年一名台湾学生的“厦门市立第一中学”的毕业证书,另一件是1948年同安名人李良荣发给厦门黄姓市长的电文。同安与台湾同根同源,这些老物件进一步印证了两岸深厚的渊源,我们将老物件尽量收集起来,也是让市民群众来了解来传承,进一步激发爱国情怀。谢谢大家!
申长清:
请新民街道党工委书记郑志献介绍“乡厨大赛”筹备的具体情况、活动时间、地点、主题等。
郑志献:
为进一步展示同安千年古城的浓浓人间“烟火气”,培育本土美食节庆品牌,传播同安美食文化,推动“农、商、文、旅”融合发展,打造同安区文旅消费新地标,带动区域文旅经济快速发展,2023年9月28日-10月2日,同安区将在新民街道毗邻的乌涂、西塘两个社区同步举办“乡味争锋·食在同安”第三届乡厨争霸赛暨“乌塘不夜城”活力新民嘉年华。
本次乡厨争霸赛在往届基础上全面升级,将打造一大主线活动(“乡味争锋·食在同安”乡厨争霸赛),三大主题活动(“喜力村beer”啤酒音乐节、“乌塘不夜城”街头艺术节、“欢乐斗阵来”金秋博饼节),以及系列配套活动(新民美食地图、农特优品市集、网红大V采风行、金秋补贴欢乐购),活动内容更丰富,形式更多样。
一是开展乡厨技艺大比拼。街道析置前的新民镇位于工业集中区周边,外来人口多,带来人气的同时,也汇聚了湘菜、川菜等五湖四海的各式美食。本次活动新民街道将积极发动原新民镇辖区内的本地乡厨、各餐馆厨师参赛,同台竞技,推选出不一样的家乡味道,让更多的外来员工也能在新民感受浓浓的家乡味。
二是进一步丰富文旅消费。本次活动将结合中秋、国庆等重要节点,推出“乌塘不夜城”街头艺术节、“欢乐斗阵来”金秋博饼节等系列主题活动,打造区域性品牌节庆活动,丰富居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满足国庆期间市民、游客的文旅消费需求,培育同安特色文旅消费聚集地。
三是助推夜经济持续增长。近年来,新民依托乌涂商业街,重点打造“乌涂街美食文化广场”等夜市,不断推动辖内夜经济快速发展。本次活动将以华润喜力项目落户新民为契机,联动华润旗下喜力、雪花两个啤酒品牌,举行长达五天的啤酒狂欢。狂欢节以食、逛、尝、品为主题,融合夜市美食、文艺演出、啤酒畅饮等活动。通过夜演、夜食、夜娱、夜游等沉浸式体验,打造喜力村beer,为市民游客提供文旅消费好去处,推动同安夜间经济提质升级。
本次乡厨争霸赛还将推出新民美食地图、打造农特优品市集、发放金秋消费补贴,进一步掀起同安节庆消费热潮,让同安夜晚“亮”起来,人气“聚”起来,商气“汇”起来,烟火气 “旺”起来。
申长清:
请莲花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吕建伟介绍闽台两岸中秋“赏月歌会”筹备情况。
吕建伟:
尊敬的各位媒体朋友们,大家好!我是莲花镇镇长吕建伟。再过不久,我们即将迎来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而在这个富有诗意的季节里,我们将举办一场别开生面的闽台两岸中秋“赏月歌会”。
莲花镇是厦门的后花园,也是同安区乡村振兴的排头兵,今年以来,我们通过举办各类文旅活动,旨在吸引更多游客来到同安,来到莲花,感受这片土地的独特魅力,促进乡村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传承。
下面,我向大家介绍闽台两岸中秋“赏月歌会”的筹备情况。这次活动由厦门广电、厦门国贸联合主办,莲花镇党委承办。9月29日,闽台两岸中秋“赏月歌会”将于同安区莲花镇莲花村盛大举行。
活动将在中秋佳节这一特殊时刻,以歌会的形式展示闽南和台湾地区的优秀传统文化。歌会以闽南传统古厝“同字厝”为场景,以“同”为意象,通过五个朋友圈 (五个篇章) 的故事分享和歌曲演绎,展现“两岸过中秋 携手向未来”的幸福图景。参与对象将包括闽南和台湾的歌手、舞蹈家、戏曲表演艺术家等。
此次“赏月歌会”不仅是一次文化的交流,更是一次心灵的沟通。我们相信,通过这场活动,大家将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中秋佳节的团圆之意,也更加感受到闽台之间深厚的同胞之情。同时,活动也将为同安区的文旅市场注入新的活力。我们相信,通过两岸民众的共同努力,文旅消费必将在助推乡村振兴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让我们共同期待中秋“赏月歌会”的圆满成功,借此新闻发布会,我们诚挚邀请海峡两岸同胞、海外侨胞及各位媒体朋友们来到莲花镇“同字厝”,一起“同”心赏月、“同”唱团圆。
谢谢大家!祝大家中秋快乐,国庆愉快!
申长清:
感谢各位领导的详细介绍。
由于时间关系,我们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各位领导和各位新闻媒体的朋友们到场。中秋国庆佳节将至,也借此机会,提前预祝大家,双节快乐,阖家幸福!散会。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