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安区召开深入学习“千万工程”经验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现场会
与会人员实地观摩的莲花镇上陵村探索出一条农旅融合、以旅促农的乡村振兴新路径。
这是一场开在田间地头的沉浸式会议——昨日,同安区召开深入学习“千万工程”经验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现场会,与会人员走进祥平街道溪林村、莲花镇上陵村,实地观摩美丽乡村建设新成果,总结经验做法、共话发展方向。
作为我市农村面积最大、农业占比最重、农村人口最多的行政区,同安区担起了厦门乡村振兴主战场的重任。当前,同安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在福建、厦门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化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突出以城带乡、城乡融合,进一步推动全区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实地观摩 总结振兴经验
在祥平街道溪林村,沿着洁净的村路寻觅风景,见证晒粪场变小花园、臭水塘变休闲公园的美好蜕变;在莲花镇上陵村,漫步在葱郁的稻田边,探访小山村如何打造备受欢迎的“稻香上陵”文旅项目……现场会上,同安区各部门及镇街负责人一路走、一路看,了解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农文旅融合发展等方面的经验做法。
“把闲置的土地变成休闲营地,融合上陵村特产的米浆做成咖啡,我们在网络上有了一点热度,吸引了不少游客。”“稻香上陵”文旅项目负责人刘胜海介绍,他们还发挥上陵村自然生态优势,每周末组织昆虫研学等活动,受到广泛欢迎,配套打造的24间民宿常常住满。
据介绍,该项目以“稻香”为核心IP,打造出涵盖研学实践、休闲度假、康养旅居的乡野微度假产品,包含文化艺术、自然教育、休闲营地、品质餐饮、农创产品等综合业态。上陵村党支部书记詹亚琼表示,通过村企协作,他们探索出一条农旅融合、以旅促农的乡村振兴新路径,为村民增收致富找到了新渠道。
现场观摩后,同安区相关镇街及村居代表在交流环节纷纷发言,分享各自的探索成果与实践经验。祥平街道以打造龙窑文化IP为引领,串联溪声、溪林、过溪三村资源,构建全域旅游新格局;莲花镇立足邻里自治、多元共治、闭环管理、文化赋能、村企协作的“五维联动法”,全方位推进人居环境整治;五显镇四林村通过“党支部+合作社+企业+农户”联动模式,村集体年收入从不足30万元跃升至147万元;汀溪镇路下村以生姜种植为核心产业,以叶成章故居、叶拱南故居等古厝为依托,探索农文旅融合发展路径……
多维发力 打造同安特色
不等不靠、敢闯敢试,同安区把学习“千万工程”经验转化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实际行动。同安区农业农村和水利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进一步学好用活“千万工程”经验,千方百计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坚定走好同安特色的农业农村现代化道路。
聚焦科技赋农,产业提档升级。去年底,同安区成功创建国家级台湾农民创业园,以种子种苗为主导产业,引导海峡两岸种子种苗企业强强合作,为同安区打造闽南“种业硅谷”注入了新动能。近年来,同安区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培育6家“育繁推一体化”种子龙头企业,推动农芯中心、海峡现代农业研究院等科研机构落地,特色种子种苗年贸易额近2亿元。
聚焦深化改革,共建和美乡村。同安区跻身2025年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区,坚持以稻、菜、花、果、茶等五大特色产业为基地,探索两岸农业协作、数字乡村建设与人才机制创新。同时,高质量推进10个省级示范村、12个市级精品村建设,提升打造3条精品示范线路。
聚焦以旅促农,促进增收致富。同安区积极融入全市“厦乡趣”乡村旅游品牌建设目标,用好“山、海、村”文旅资源优势,打造“环东风情季”等本土IP,带动发展“一村一品”,一季度全区乡村旅游累计接待游客57.97万人次,实现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收入1.78亿元。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