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心为教 赋能教育提气年

文章来源:厦门日报 日期:2025-09-10 10:52
字体显示:[ ||]

  同安大力推动教育强区建设,交出高分答卷

  同安区祥平中心小学开辟阳光农场,成为学生们进行劳动教育的阵地。(本报记者 林铭鸿 摄)

  同安区新城小学强化闽南文化特色美育课程体系建设。图为老师指导学生用海蛎壳等海洋素材进行艺术创作。(本报记者 林铭鸿 摄)

  厦门市第二外国语学校老师张梦琳(右三)在课堂上,她获得福建省第六届中小学教师教学大赛高中组英语三等奖。(同安区教育局 供图)

  洪塘头小学南音社成为同安区美育工作成效的代表。(同安区教育局 供图)

  厦门市梧侣学校为孩子们创造了舒适的阅读环境。(本报记者 林铭鸿 摄)

  在第41个教师节来临之际,同安教育亮出掷地有声的新口号——“同心为教,安民育人”。

  这不仅是一份节日献礼,更是一份面向未来的行动宣言。这八个字言简意赅,透露出同安以教育支撑城市发展、回应民生关切的战略眼光。把字句重新排列组合,“同安教育,心为人民”,更是直白地道出教育事业的初心与使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与之呼应的是,同安区教育局将今年定为“同安教育提气年”,在教育资源布局、教师队伍建设、教育教学改革等关键环节接连发力,力求“提气、提劲、提效”,推动教育强区建设迈出全新步伐。

  从“有学上”的普及保障,到“好上学”的均衡布局,再到“上好学”的质量提升,同安正以系统思维和改革举措不断完善教育图景。今天,让我们走进同安教育一线,从几个侧面来看同安如何推动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

  党建引领

  打造教育红色引擎

  以党建为魂,同安区牢牢把握正确办学方向。

  今年,同安区委教育工委印发《开展“2025同安教育提气年”行动的实施方案》《同安区教育高质量发展三年(2025-2027)行动计划》等文件,提振干事创业精气神,推动同安教育高质量发展。

  一手抓思想政治建设,一手抓制度机制完善,党建引领成效在同安教育一线落地生根。目前,同安区中小学校100%建立运行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进一步加强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深入开展党建品牌创建活动,推动党建工作与学校建设工作深度融合。

  同安区用两个成果,彰显党建工作对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引领作用——在市级层面,祥平中心小学“新时代 心领航”党建品牌入选厦门市教育系统第二届“十佳党建品牌”,成为建校十年来的里程碑,也是从薄弱校蜕变为模范校的一个注脚;在区级层面,阳翟小学党总支“心芯相连 心心向党”党建品牌入选同安区2025年“十佳党建品牌”,为同安区教育系统获得的第五个区级“十佳党建品牌”。

  突出党建品牌示范引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同安区各基层党组织形成比学赶超氛围,积极探索符合教育系统特点和规律的基层党建工作模式,着力推动办学成效再上新台阶。

  党建品牌不断涌现的背后,是同安区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的坚定实践。该区持续深化理论武装,扎实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抓实抓牢干部监督,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强化政治理论学习,持续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同安区进一步强化专项整治,扎实推进群众身边具体民生实事,推动校园食品安全、膳食经费管理及教辅征订、校服购买等专项整治见行见效,构建“排查—整改—建制—督导”全链条治理体系,目前已精准排查并整改问题194条。

  同安区委教育工委表示,今后将继续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健全常态化学习机制,确保党的创新理论入脑入心、指导实践,并持续优化基层党组织设置,选优配强学校党组织书记,强化“头雁效应”,提升党员队伍整体素质。同时巩固作风建设成果,紧盯招生考试、基建工程、招标采购等重点领域,筑牢思想防线,严密防控廉政风险,护航教育高质量发展。

  深化改革

  区域教育均衡发展

  只有正视城乡间、校际间的教育差距,才能走向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今年,同安区启动“总校制”改革试点工作,选取中小幼共6个总校制改革试点项目,涉及21所学校(幼儿园)。

  所谓“总校制”,就是以优质学校为牵头总校、若干所学校为成员校的教育管理模式。也就是说,由总校对成员校实施统一管理,推动校际资源共享、师资互派、考评一体,从而促进成员校加快成长,缩小区域、城乡教育差距。

  作为总校之一的厦门市梧侣学校,是当前打破教育“孤岛”的先行者。今年暑假前举办的小升初衔接课,“剧透”了语文、数学、英语等七大科目的教学内容与方式,让“准初中生”们的升学焦虑大大缓解——这堂特殊而优质的课程,不独属于梧侣学校的孩子们,还覆盖总校制成员校梧侣实验小学和官浔小学,以及周边西塘小学、西湖小学等兄弟学校。

  这是梧侣学校打造“九共”办学新生态的一个缩影,即“关系共牵、管理共融、师资共培、学生共育、资源共享、教研共通、质量共评、家校共联、课程共建”。显然,一个“共”字贯穿始终,但梧侣学校认为,不是把几个成员校办成同一个学校,而是用总校的“养料”,养出一个个特色校。

  目前,梧侣学校已成立英语大教研组,总校和成员校教师们将一起上课、一起备课、一起磨课、一起教研、一起命题、一起成长,有效减轻教师备课负担。同时根据各学校特点,坚持“统而不一”的原则,针对不同学情研究英语教学路径,并为课题研究积累第一手资料,推动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

  东山中学形成师徒结对机制,总校骨干教师与成员校青年教师结对指导;同安区第一实验小学选派教学骨干和行政团队成员赴成员校支教,成员校教师则参与顶岗学习;同安区第二实验小学通过阅读推广活动打破校际壁垒,提升教师专业水平、丰富学生阅读体验……如今,同安各大总校都在探索中发展、在实践中完善,为构筑区域教育发展“共同体”积累宝贵经验,努力让优质教育的阳光照亮每所校园。

  教研赋能

  涌现高质量新成果

  从课堂到赛场,一个个扎实的科教研成果让同安教育屡次成为焦点。

  4月1日,汇聚全省551位优秀教师比拼的福建省第六届中小学教师教学大赛迎来颁奖仪式,同安区获奖数量创历史新高:厦门市梧侣学校蔡珠銮获小学组心理学科一等奖,厦门市第二外国语学校陈亚闻获高中组通用技术二等奖,同安区兴国幼儿园黄抒斐获幼儿园组二等奖,厦门市第二外国语学校张梦琳获高中组英语三等奖。

  这场每三年一届的大赛,被认为是全省基础教育领域规格最高、水平最高的教师教学竞赛项目。从获奖名单可以看出,厦门市第二外国语学校表现亮眼。

  作为福建省教育科研基地校、厦门市教师发展示范学校,第二外国语学校在师资建设方面具有丰厚经验。该校结合“青蓝”工程和“双培养工程”协同发力,突出新老教师间传帮带作用,更把骨干教师培养成党员,把党员教师培养成教学、科研、管理骨干。校长蔡忠仁说,学校致力于为教师打造成长的广阔平台,让教师在提升自我的过程中,与时俱进地诠释“立德树人”的真谛。

  省级赛场上的精彩表现,不仅彰显同安教师的教学实力,也折射出同安区师资培养与科研支撑能力。今年初,2024年基础教育省级教学成果奖公布,同安区获1个一等奖、1个二等奖。

  荣获一等奖的《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生活适应课程17年的创新实践》,由同安区特殊教育学校联合泉州市特殊教育学校打造,成果不但在福建省全面推广,还辐射贵州、甘肃等地。荣获二等奖的《跟着节气去生活:幼儿传统文化传承启蒙教育创新实践》,是同安区同城四季幼儿园长达10年的研究实践成果,以儿童成长为中心的优秀传统文化启蒙教育全面引领幼儿园特色化发展。

  教育科研,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内驱力和重要保证,更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今年,同安区义务教育、高中教育、职业教育等方面再创佳绩,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未来,同安区将进一步深化基础教育教学改革,培育更多高质量、高水平的教育教学成果,以科教研成果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

  五育并举

  德智体美劳齐发展

  在同安,教育不仅追求分数的提升,更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9月初,2025年厦门中小学德育品牌名单公布,同安区三所学校榜上有名:同安区第一实验小学的“孔学育人”品牌、同安区阳翟小学的“墨润慧心”品牌、同安区西柯中心小学的“雷锋少年”品牌。

  把雷锋精神作为德育工作的主心骨,在西柯中心小学是一种传统。这所学校于2019年成为首批10所“全国新时代雷锋学校”之一,是厦门第一所“全国新时代雷锋学校”。

  该校围绕“学雷锋,做最好的自己”,开展“学雷锋”系列德育特色活动,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新时代“雷锋式好学生”“雷锋式好老师”,许多师生都经常参与志愿活动。西柯中心小学原党总支书记陈沙波记得,曾在校外遇到一位往届毕业生,该学生自豪地说,他以毕业于“雷锋学校”为荣,即便上了初中,他也坚持把雷锋精神传递到班级、学校,带动更多同学践行雷锋精神。

  同安区还坚持品德修养与审美素养双向发力,将美育融入德育工作体系,在校园内营造积极向上、富有美感的育人环境。在本土文化的滋养下,涌现出洪塘头小学南音社、美林小学读册歌、西塘小学歌仔戏、实验幼儿园闽南童谣、西湖学校宋江阵、新辉小学农民画等闽南文化特色品牌。其中,洪塘头小学“弦歌雅调”南音社获得第五届福建省曲艺丹桂奖少儿大赛一等奖;新辉小学农民画非遗传承教育项目被授予“福建省终身教育学习项目”。

  阳光体育,绽放学生自信风采。竹坝学校获中学生男排市赛十八连冠;洪塘头小学获中小学生女篮市赛十一连冠;官浔小学代表福建省参加全国蹦床体教融合比赛,获大赛U12组特等奖。

  科普启蒙,点亮学生求知之光。在第40届厦门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同安区14名学生获奖,其中一等奖4人;同安区第二届“阅读点燃科学梦想”科普作品创作大赛、“少年科普在同安”等活动激发学生参与热情。

  累累硕果的背后,是同安区以项目培育推进“五育并举”的坚实步伐。当前,同安区各级各类学校特色项目达200多个,各校从“一校一品、一校一特”逐步走向“一校多品、一校多特”。

  链接

  优化师资队伍建设

  同安区持续优化教师队伍建设,为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今年,已开展218名市级骨干教师培养对象和132名区级德育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研修活动,促进师资水平提高。在此基础上,培养引进教育人才,新增区级人才26名、市第四期幼儿园学科带头人15名、市级骨干教师184名、区级骨干教师240名,进一步提高教师队伍素质。

  扩大教育资源供给

  同安区聚焦均衡配置,推动优质教育资源扩面提质,今年已完成中海花湾配套幼儿园、同安新城实验幼儿园、中洲城实验幼儿园、卿朴中小学、厦门五缘实验学校同安校区等5个项目竣工验收工作,截至2025年7月新增学位9660个。此外,完成洪塘头小学、梧侣实验小学等2所学校2025年体育设施对外开放预算编制工作。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