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新能源产业链 推进‘双碳’工作”专题培训班在同安举办
高山上的军营村,被评为二星级低碳社区。
“发展新能源产业链 推进‘双碳’工作”专题培训班在同安滨海新城举办。
在绿色低碳转型的“必答题”面前,厦门的解题思路是什么?10月15日至17日,市委组织部、市发改委、同安区联合举办“发展新能源产业链 推进‘双碳’工作”专题培训班,作为我市全面推动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的重要举措,培训班以三天时间进行系统性和高质量的学习,交流探寻答案、凝聚共识。
“我国推动全面绿色转型的工作重点之一,就是大力发展非化石能源。”在培训上,国家发展改革委能源研究所能源效率中心主任白泉深入解读我国推动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的政策设计、工作重点、政策工具以及实施经验。针对厦门,他建议要推进零碳建筑和零碳公共机构建设,加强零碳园区研究,并在建筑供热及相关行业推广热泵技术。
这是一场汇集全国行业大咖的学习交流大会。授课嘉宾包括国家气候战略中心战略规划部主任柴麒敏、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气候应对处处长木其坚等专家,全市各区(管委会)、市直有关单位以及相关重点企业的业务负责人和骨干共72名学员参训。
培训以实务实操为导向,带来8场专题讲座、1场现场教学和1场业务研讨,由国家、省、市“双碳”领域的专家学者,从宏观层面系统梳理介绍了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双碳”战略的国际国内发展脉络和内在逻辑,分析了“双碳领域”发展重点和任务目标,并结合新能源产业,从实操层面围绕零碳园区、碳市场、ESG、碳足迹、数字产品护照等重点热点,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企业实践提供指导。
“中国迈入了更加系统全面的低碳韧性发展新征程,厦门市推动新能源更好发展、建设布局零碳新经济是当前的重要任务。”柴麒敏表示,应继续讲好美丽厦门新发展故事,抢占新一轮零碳产业和金融发展的“新赛道”,打造碳中和创新高地,推动绿色零碳技术的产业转化,赋能厦门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厦门坚持绿色发展理念,统筹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绿色低碳产业、基础设施绿色升级和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推动绿色创新与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全面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先后获得“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生物多样性魅力城市”等多项国家级、国际级生态领域荣誉。
链接
从理念到实践 同安“双碳”工作走深走实
以链聚势 构筑新能源产业高地
在培训班上,厦门海辰储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究院负责人立足企业视角,分享能源变革与储能生态的现状与发展趋势。不仅如此,海辰储能作为现场教学案例,为学员提供了透视同安乃至厦门新能源产业发展脉络的直观窗口。
当前,新能源产业成为推动“双碳”目标落地、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引擎。值得一提的是,作为厦门新能源产业的主要承载地,同安区正以“每年百亿级”的跃升态势,彰显区域新能源产业的澎湃动能——从2022年产业链产值81.9亿元,到2024年突破335.4亿元,再到2025年上半年同比增长近80%。
依托同翔高新城(同安片区),同安区形成新能源产业集聚高地,一条覆盖上游材料、中端制造、下游应用的相对完整的产业链条已然铺开,尤其在电池制造环节有显著产业优势。目前,该区已落地新能源上下游产业项目180余个,达产后将崛起为3000亿量级的产业集群,成为支撑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今后,同安区将继续以新能源产业为“一号工程”,加快形成以链谋局、以链促产、以链聚才的工作格局,推动产业向更高端、更智能、更绿色的方向升级。
以法赋能 打造生态司法新样本
在同安,全国首个生态司法公益碳账户开辟了“碳汇+”生态司法新格局。
2022年8月以来,在市双碳办指导下,同安区人民法院、同安区人民检察院与厦门产权交易中心(厦门市碳和排污权交易中心)开展合作,依托厦门产权交易中心设立的全国首个农业碳汇交易平台和全国首个海洋碳汇交易平台,打造生态司法和碳汇交易平台之间的直通机制。
根据涉生态案件实际情况,可引导生态环境损害赔偿义务人认购“绿碳”“蓝碳”等生态价值产品,以承担替代性生态环境修复责任。
这样一来,既解决生态环境损害赔偿义务人“不会修、无处修”的难题,又把每一笔赔偿款实时转化为可核查、可核销的碳汇量,为厦门社会面碳中和提供持续、可度量的司法助力。账户运行3年来,引导生态环境损害赔偿义务人自愿购买碳汇115.66万元,对应购买碳汇13.2万吨。
以点带面 铺展低碳示范新图景
从社区到景区,再到园区,一张低碳示范网络在同安徐徐展开。
3个低碳社区均达到二星标准:军营村、白交祠村拥有编号0001、0002的全国首批农业碳票,是厦门率先“把空气变钞票”的村庄,两村7755亩生态茶园的2年期碳汇达3357吨;地处莲花水库水源保护区的蔗内村,已建立覆盖社区内各类主体的碳排放管理体系,定期公示碳排放信息,成为村民生活的日常。
作为近零碳景区,厦门莲花森林公园小坪景区以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原则,打造近郊型、多功能生态旅游目的地。依托景区内水电站,可再生能源消费占比达到100%,厨余垃圾、生活污水均实现在地处理,同时探索林下经济发展,推动生态价值转化为经济价值。
4个低碳工业园区成为低碳理念落地的硬核样本。保沣工业园通过废气处理工艺、热能回收、水资源循环利用等方式达到生产与节能的平衡;金牌厨柜产业园建有光伏发电设施,通过清洁能源和节能设备的利用,大大降低传统能源使用;京东亚洲一号厦门同安物流园废气排放、废水排放与危险废物均为“0”,且强化可再生能源使用;海辰储能锂电产业园实现工业余热、废气等资源回收,节能减碳成效显著。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