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厦门“高颜值”

文章来源:厦门晚报 日期:2025-10-21 16:24
字体显示:[ ||]

  全市唯一审理涉生态一审案件的法庭持续探索实践,守护绿水青山,让厦门的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

  行政与生态庭到翔安大帽山开展巡回审判。

  洪淳淳

  杨文德

  林思思

  同安区人民法院会同相关单位实地开展补植复绿踏勘验收。

  法官等人到野生植物保护司法修复基地查看委托培育的涉案金豆。

  用生态修复保证金开展增殖放流活动,助力海洋生态修复。

  美丽的厦门长年绿意盎然,山海城景如画。这座“高颜值”的城市,离不开每一个守护者,同安区人民法院行政与生态环境审判庭的法官就是其中之一。

  2018年3月12日,同安区人民法院行政与生态环境审判庭(以下简称“行政与生态庭”)正式成立,在全省率先实现生态环境案件跨区域集中管辖。它是全市唯一审理涉生态一审案件的法庭,负责厦门六个区所有生态环境案件一审。自成立以来,行政与生态庭的法官们因案施策,持续探索实践,守护绿水青山,让厦门的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

  复绿一方

  林地被非法砍伐破坏

  法官量刑前踏勘补植复绿情况

  上午9点,同安区人民法院的法官与该区多个部门的工作人员,以及农业专家等一行人,来到同安某村庄,踏勘一起非法占用农用地案的农用地补植复绿情况。

  大部分地块都种上了龙眼树、相思树树苗,山坳里的一大块地种上了红薯苗。行政与生态庭法官林思思和其他工作人员一起,一块地一块地地查看,听农业专家们评定是否合格。骄阳似火,一行人汗流浃背,他们仔细查看后得出结论:林地部分补植复绿造林总体施工质量合格,耕地部分仍需进一步整改。

  这次踏勘,林思思是发起人。近期,她正在审理一起非法占用农用地案,被非法占用的农用地的补植复绿情况,是该案量刑时需要考虑的情节之一。

  这起案件的起因是某工程项目附近村庄的几名村民想借修路,利用村集体林地消纳建筑渣土,赚点“土尾费”。于是,他们联合该项目土石方工程分包商,接收施工产生的渣土,倾倒在村集体林地里,每车赚取150元的“土尾费”。

  在2024年12月至2025年2月间,数名被告人、被告单位非法砍伐林地、倾倒建筑渣土、改变林地用途,造成林地毁坏面积约31亩(1亩约等于666.7平方米),被毁坏林木400余株,林木价值损失共计28622.2元。

  “非法占用并毁坏商品林地超过10亩可能就要获刑,这起案件涉案林地面积超过30亩,在近年来算是比较大的。”林思思说,生态环境遭受破坏,就一定要进行生态修复,这个要求几乎贯穿了每一个涉生态环境案件办理的始终。

  示范一片

  将法庭搬到“案发现场”

  用身边人身边事警示村民

  金豆,又叫山橘,在同安、翔安较为常见,此前许多人会把它们当作景观树在家里摆放。2021年,金豆被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目录》,成为国家二级保护野生植物,不允许私自采挖。

  2022年,被告人黄某某在未取得采集许可的情况下,多次到翔安大帽山采挖金豆,挖回来就种在家里,还在网上学习金豆培植技术,成功培育出人工植株,在卖野生金豆时搭售。经查,黄某某一共采挖45株野生金豆,经鉴定价值共计3200元。

  审理该案件的行政与生态庭法官杨文德说,被告人黄某某明知其行为违反国家规定,还非法售卖,法律意识淡薄。金豆的售价一株从几十元到上百元不等,虽然价格不高,但按照法律规定,采挖两株就可能获刑。因此,为了普法教育,杨文德决定将法庭“搬”到大帽山现场,邀请村民、护林员等旁听,并当庭宣判。

  法庭就设在一棵大榕树旁,红色的桌子、肃穆的审判团队、鸦雀无声的旁听人员……这是巡回审判的一种方式。同样把庭审地点搬到“案发现场”的还有丙洲村的非法捕捞水产品案,这些“身边人”“身边事”,会警示更多村民、渔民,达到“审理一件,示范一片”的社会效果。

  杨文德说,作为行政与生态庭法官,生态司法审判的意义不仅在于打击破坏生态违法犯罪行为,更在于强化普法教育。

  多想一层

  为金豆制定“重生计划”

  成立野生植物保护司法修复基地

  案件宣判,当事人受到惩罚,但对行政与生态庭来说,事情还没有结束。

  前述案件的45株金豆,加上另一起案件的24株金豆,共69株金豆被拯救出来后,起初被安置在厦门市园林植物园内。因为环境变动,它们变得很脆弱。“植物医生”体检后发现,它们的根系还算健康,叶子也还有救,但需要精心养护,等元气恢复后才能回植。

  法庭生态技术调查官建议,虽然原地修复是最佳方案,但将涉案金豆回植到原生地需要专业管护,否则很容易造成植株死亡,还存在被盗挖风险。

  为此,法庭为金豆制定了详细的“重生计划”——专业机构养护+定期体检。后来,涉案金豆被交由厦门华侨亚热带植物引种园管护,将来再择机回植原生地,从而实现原生地生态修复。几个月后,行政与生态庭的法官们和生态技术调查官到引种园一看,这些金豆长势不错。

  于是,在今年3月11日,“野生植物保护司法修复基地”就揭牌成立了。基地由同安区人民法院、同安区人民检察院、厦门华侨亚热带植物引种园共同设立,就设在引种园内。在这里,对于司法机关委托培护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苗木,将尽可能确保野外回归,植回原生地。

  与此类似的,还有一起珊瑚石案。被告人郑某某在湖里从事水产制冷设备销售,为提高销量,郑某某在出售制冷设备时搭售珊瑚石(即石珊瑚遗骸)用于净化水质,并同时在网上售卖珊瑚石。石珊瑚目所有种属于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案件在审理宣判后,法官们又“多想了一层”。于是,今年8月,同安区人民法院联合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同安区人民检察院共建的“云上珊瑚园”正式上线。“云上珊瑚园”以直播形式,展示珊瑚礁世界的神秘、美丽及其生物多样性,同时宣传珊瑚礁保护。

  创新一招

  缴交生态修复保证金

  购买碳汇项目进行替代性修复

  行政与生态庭的法官们大脑里总绷着“生态修复”这根弦。案件中,被破坏的生态环境都要进行生态修复。行政与生态庭庭长洪淳淳说,原址原貌修复是最理想的方式,无法原址原貌修复的,可以考虑替代性修复方案。自成立以来,在因案施策推动受损生态环境修复方面,行政与生态庭做了诸多探索和尝试。购买碳汇就是创新手段之一。

  2024年3月2日,厦门市公安局同安分局在丙洲大浦海边查获4条满载渔获的捕捞船,一查发现,4条船均为“三无”船舶,且船上都没人,但每条船上都有许多花蛤苗,总计49928.47公斤。原来,这4条船是去鳄鱼屿附近捕捞花蛤苗的。为了躲避执法,船上几名人员计划到丙洲大浦海边靠岸,但靠岸时发现执法人员,眼见要被抓个正着,他们迅速弃船逃窜,但最终还是落网。

  经审理发现,2024年2月至3月,陈某某与林某共同策划,组织人员到鳄鱼屿附近,多次使用“吸耙”等设备捕捞花蛤苗,并把捕捞所得分6次销往山东,一共卖了141340.5公斤花蛤苗,金额达262659元。

  “吸耙又叫‘海底吸尘器’,用这种禁用渔具捕捞,附近的海洋生物会被一网打尽,严重破坏幼苗的生态环境。”洪淳淳说。

  这是行政与生态庭成立以来,受理的非法捕捞水产品重量最重的案件。在这起案件中,6名被告人向司法机关缴交生态修复保证金,共计200000元。后来,12万余元被用于向厦门产权交易中心购买碳汇项目,剩余款项用于增殖放流。洪淳淳说,同安法院积极探索“破坏—惩治—修复—监督”的生态修复闭环机制,创新运用“直接修复+替代性修复”的融合模式,既促进了海洋生态环境改善,也能够让更多沿海渔民认识到保护海洋生态资源的重要意义。这起案件还被评为“厦门法院2024年度典型案例”。

  2022年8月,全国首个生态司法公益碳账户设立,生态环境损害赔偿义务人自愿向厦门产权交易中心认购“绿碳”“蓝碳”等生态价值产品,以承担替代性生态环境修复责任。

  厦门产权交易中心的数据显示,厦门海洋碳汇交易已达21万吨,占全国蓝碳市场的一半以上。据了解,其中有很大部分是司法案件中当事人购买的碳汇,他们通过这样的方式进行替代性修复。

  这些认购的生态价值产品,被应用于许多场景,比如种植红树林、茶树等,不单用于厦门的生态环境保护,也用于西北水土保持。

  2024年10月19日,厦门机场安检发现,有一个德邦物流至厦门机场中转的包裹很可疑,一鉴定,发现里面有11根高鼻羚羊角,价值220000元。高鼻羚羊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这起非法收购、出售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制品案件中,当事人都不在厦门。案件审理过程中,涉案的当事人自愿认购了105000元西北地区水土保持碳汇,用于替代性修复。

  护木一举

  用赔偿金为古树买保险

  司法惩治与生态修复并重

  另一个创新方式,是为古树名木购买保险。

  在今年审理的一起生态刑事案件中,法院引导当事人为大帽山农场的38株古树名木购买了保险,这些古树名木包含樟树、榕树等多个品种,平均树龄约150年,树龄最高的超过300年。根据协议,因火灾、暴雨、洪水、风灾等,造成古树名木出现主干折断、倾斜、断梢等无法正常生长的情况,保险公司将按照约定进行赔偿,保额最高达247000元。

  这是全市首个古树名木绿色保险项目,缘于一起危害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的案件:大帽山农场的黄某某非法出售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金豆24株。

  在案件审理时,根据相关规定,黄某某自愿缴纳森林生态系统服务损失赔偿金,并同意将该款项用于有利于保护、修复森林生态系统的公益性措施。

  如何用好这笔赔偿金?审理该案件的洪淳淳联合该案的生态技术调查官,走访了案发地大帽山农场,详细了解大帽山的生态环境保护情况及现实需求,创新性地提出了为当地的古树名木买保险的举措。

  今年3月15日,《古树名木保护条例》正式实施。“如何进一步加强古树名木保护,助力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通过创新修复方式以达到司法惩治、修复效果、法治宣传融合促进,购买生态保险是一次有益的尝试。”洪淳淳说。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