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规范摊规点运营。以埔后幸福夜市和闽南果蔬批发市场临时摊规点为样板,打造集夜市经济、餐饮服务、休闲娱乐于一体的惠民商业街,辐射服务周边高时石材、厦门时代等企业员工,新增塘边、三忠、下墩等规范化摊规点,完善摊规点运营模式,进行统一编号管理。
二是发展特色农业。建设都市现代设施农业项目。探索发展“村企联合、就地建棚”的农村集体经济新模式,如三忠村与厦门国贸创程公司合作,建设智能大棚种植蜜薯、淀粉薯等高附加值红薯品种,延伸加工红薯粉、粉条等产品。发展规模化品牌化种植,推动龙泉村、新厝村嫁接“凤梨穗”龙眼品种,升级115亩荒置龙眼林,加工龙眼干提升附加值;整合石浔社区1300亩虾池和100亩西红柿种植地,推行标准化养殖与集约经营。
三是打造主题项目。苏厝村以苏颂文化为核心,打造“百草园”项目,建设露营场所、研学基地及民宿集群,开发草药认领、药膳餐饮等研学互动项目。构建文旅消费场景。龙西社区拟建设“厦门传奇千古秀”夜经济街区,融合国潮演艺、非遗展示、闽南民俗等元素,配套灯光亮化工程,打造集美食、文化、休闲于一体的文旅新地标。
四是挖掘绿色经济。推广屋顶光伏经济,在大乡、三忠、苏厝等村发动村民安装屋顶光伏设备,利用村部屋顶资源,形成可持续收益。利用闲置地块资源,在龙泉、龙西等村充分利用边角地块建设停车场及充电桩,服务周边居民及租户。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