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耀忠委员:
《以营商环境便利化为切入点持续优化我区营商环境的若干建议》(第2025090号)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工作背景
优化营商环境对于增强市场主体活力、推动创新创业、转变政府职能、深化改革、发展开放型经济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同安区坚持聚焦企业需求,创新服务理念,尽心竭力为企业提供全方位、全链条、全生命周期的服务,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二、措施与成效
(一)业务流程持续优化,政务环境更趋便捷。持续提升政务服务效能,推动线下、线上政务服务相结合走深走实。一是着力压缩承诺时限,实现“减时限”。大力重塑审批流程,缩短比例提升至83.6%。压缩民生领域高频办件事项实际办件用时,借助“一号联办”“一窗受理”等模式突破限制,实现医社保补贴申领办件实际平均用时不超过10分钟。二是着力精简申报材料,实现“减材料”。 采取集中清理、现场指导、审核、集中合法性审查等方式开展“减证便民”工作,实现材料压缩近一半。积极推动电子证照应用,截至2025年4月,我区共配置17870项电子证照,系统调阅电子证照65万次。三是着力推动 “一网通办”,实现“减跑动”。依托福建省网办事大厅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实现全区36个部门1187项依申请事项100%“一网通办”,77.81%的审批服务事项“一趟不用跑”,74.85%的审批服务事项“全流程网办”,82.21%事项实现“即来即办”,减少了群众跑动次数。四是着力完善服务机制,实现 “窗外”办。印发《厦门市同安区企业“窗外”事项协调服务工作实施方案》。截至4月底,接到“窗外”诉求件累计39件,其中,已办理并答复企业诉求17件,正在办理22件,由于处理及时反馈快速,得到企业对我区的五星评价。五是着力提升服务质量,实现“强本领”。强化窗口服务质量日常监管,建立超期专项督查机制,组织第三方评估,形成全方位闭环管理模式。加强综合窗口业务培训,开展“微笑服务月”“新春新貌·服务升级”主题活动,组织人员参加政务服务办事员职业技能等级考试。目前我区政务服务“非常满意率”达99.99%。
(二)政策宣贯全面深入,群众知晓逐步提升。构建线上线下融合的立体化宣传体系,通过走访企业主动评估跟踪政策实施效果,指导企业用足用好用实各项惠企政策。一是融媒发力,加强惠企政策宣贯。为让企业真正“知政策、懂政策、享政策”,提升经营主体满意度,通过 “同企云” “品牌同安”“同安发布”和区政府网“惠企政策”专栏等宣传平台,结合线下企业走访、专题讲座、电话沟通、微信公众号等方式开展多渠道全覆盖的宣传,提高政策知晓率。二是扩大影响,加强区域发展宣传。2024年我区累计推出营商环境宣传报道300余篇。借助央级媒体资源优势及品牌影响力,深入挖掘、提炼同安在深化改革、经济建设等领域的工作成效,结合专题报道,突出开展产业提质、片区发展、项目推进、招商引资、新城建设、民营经济等领域的宣传报道。
(三)行政检查更加人性,服务保障日益强化。整合跨部门监管资源、减少重复检查频次,全力推行“综合查一次”制度,切实减轻企业负担。一是开通“综合查一次”模块。2024年6月完成首次“综合查一次”清单编制,共涉及行政检查事项7项,并实行动态调整。2024年,通过平台发布“综合查一次”计划数35个、方案数23个、参与部门数量117个、涉案事项40个、完成检查对象57个,减少检查次数达147次。2025年度同安区“综合查一次”检查计划共涉及14个检查事项,已经常务会审核通过,将于近期发布。二是开通片区联合执法模块。2024年我区被列入第四批乡镇(街道)片区联合执法试点,同年3月30日正式启动。联合执法试点工作将11个镇(街)科学划分为四个片区,成立片区联合执法试点工作专班。2024年,我区累计开展片区联合执法130次,2025年至今,累计开展片区联合执法53次。
(四)执法监管更加规范,法治环境日渐完善。规范涉企行政检查,明确执法流程,提升执法水平,大力推动市场监管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一是有效推进包容审慎监管。在执法过程中充分考虑企业的实际情况,对发现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优先运用提示、告诫、约谈、建议等非强制性执法方式进行监管。逐步建立轻微违法行为容错机制,构建良好的执法软环境。2024年办理轻微违法不予处罚案件133起,占比达32.5%;2025年以来办理不予处罚案件68件、减轻处罚案件37件、警示告知46件、免予强制案件8件。二是稳妥推行柔性执法实施。各部门采取多种方式对执法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全面规范行政处罚行为、执法行为。为确保消除可能存在的廉政风险,相关部门制定了轮岗制,对同岗位工作人员实行同一标准管理考核,对于违规现象,实行“零容忍”,做到发现一起处理一起,决不姑息。
(五)推动减负政策落实,助企减负轻装前行。通过落实各项减负政策,切实减轻企业负担,缓解企业资金压力,提振企业发展信心。一是强化统筹部署。严格按照上级减负工作会议要求,引导各单位充分认识清欠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清理拖欠工作纳入“一把手”工程。区领导亲自部署,分管领导具体抓,强化责任意识,统筹推进清欠工作,确保责任到位、任务到位、措施到位、落实到位。二是积极督促落实。坚持快处快办,对市转来的拖欠线索,经核实情况属实的,属于无争议的欠款督促相关单位限期内清偿;对不属于拖欠款项的,及时与投诉人做好解释工作。对于有争议的欠款,协调解决纠纷;对于存在无法解决的争议的,引导双方进入司法程序。加强跟踪督促,加大跟踪回访力度,推动已清偿完毕的项目真正落实到位。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我局将继续发挥优化营商环境牵头部门作用,协调各部门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为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创造更为优良的营商环境。
(一)政务服务更便利。积极探索推进“窗外”事项协调服务机制,拓展无差别综合窗口服务范围,拓展更多事项“不见面、免申请、零跑动”;常态化开展“假如我是办事人”活动,持续提升服务效能。依托“同企云”平台,全面梳理市区两级惠企政策,针对各产业重点企业汇编“一企一策”;多渠道加强与企业的沟通联系,协调各方高效解决企业诉求;完善挂钩专员挂钩服务机制,强化服务意识。
(二)市场环境更高效。持续推进“一网通办、全程网办、掌上可办、自助E办”,优化市场准入环境;做好准营承诺即入制区级事项落地实施;贯彻落实企业注销登记等“高效办成一件事”;设立“个转企”服务专窗,提供政策解读和转型升级辅导。深化服务企业“四通四到”机制,开展联合式走访和融合式走访;打通“政银企”沟通桥梁,对接银行选派金融专员精准服务园区企业。
(三)法治环境更透明。全面推进执法平台运用,提高监管效率;开展涉企违规收费整治助企守护行动,持续推行“综合查一次”模式,深化“检察护航法治化营商环境”工作,更好激发各类经营主体活力。深化信用应用场景,将企业信用记录嵌入招投标、政策补贴、资质审批等环节,对信用优良企业实施“容缺受理”“绿色通道”等激励措施,构建“守信受益、失信受限”的良性循环。
(四)清欠行动更彻底。认真贯彻落实市区两级政府工作部署,坚持新发展理念,在巩固前期清欠工作成果的基础上,加强统筹协调和督促指导,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依靠法治化、市场化办法并适当运用行政手段,不断健全防范和化解拖欠企业账款长效机制,切实保护企业合法权益。
感谢对我们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敬请继续提出宝贵意见。
领导署名:王良武
联系人:张萍
联系电话:7362676
厦门市同安区发展和改革局
2025年5月28日
(此件主动公开)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