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市同安区人民政府关于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省级督导评估整改情况的报告

日期:2025-03-13 15:32
字体显示:[ ||]

  《福建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办公室关于反馈厦门市同安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省级督导评估意见的通知》文件指出,同安区在资源配置指标、政府保障指标和教育质量指标三个方面存在问题短板。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对照评估意见,分析问题不足,扎实开展整改工作,现将整改情况汇报如下:

  一、针对资源配置指标方面

  (一)盘活专任教师配置。根据区位布局及现有学校条件,采取优化整合的方式,逐步整合撤并农村小规模学校。建立“共同体”管理模式,共享体育、音乐、美术教师。实施走教全覆盖,部分农村完小由中心校安排体育、音乐、美术教师到完小走教,实现师资共享。

  (二)增加教学及辅助用房和体育场馆供给。加快热点区域规划学校的建设进度,通过新增学位来分流热点学校生源。调整优化办学布局。开展各种形式的区内合作办学,提升办学品位,提供更多的优质资源以满足就学需求,进而化解生均用房、生均运动面积不足问题。合理配置公用资源。通过租赁学校周边体育运动场地,便于学校开展体育课程。

  二、针对政府保障指标方面

  (一)优化音乐和美术教室配置。指导各学校制定“一校一案”实施方案,科学优化课程安排,提高专用教室的周转效率,保障音乐、美术课程的开设和美育活动的需要,确保美术、音乐课程开齐开足。充分挖掘学校闲置校舍,制定音乐、美术教室专项改造计划,对学校教室资源进行合理调配,将闲置教室、会议室、报告厅等空间改造为音乐、美术教室,增加必要的教学设备和器材,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二)逐步化解“大校额”“大班额”。制定同安区义务教育阶段“大校额”“大班额”化解方案,按计划分步化解。加快学校规划建设进度,增加学位供给,分流热点区域生源。实施“名校跨岛”战略和深化合作办学,通过引进市直属校在同安区办学,以及区内名校与薄弱校的合作办学,提供更多的优质资源,满足就学需求,促进教育资源均衡,进而化解大校额、大班额问题。规范招生,严格按照办学规模控制招生人数、班额人数,规范办学行为。

  三、针对教育质量指标方面

  (一)规范学校章程。区教育局印发《关于做好学校章程问题整改工作的通知》,要求各中小学校结合《关于建立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的意见(试行)》精神,对学校章程进行全面自查并作进一步完善,确保章程内容表述科学、全面,后报教育局审查备案。加大学校章程的宣传,通过校园网、校务公开栏公示,以及在教职工大会上宣讲等方式,进一步提高教职工对章程内容的知晓率。发挥学校党组织、教代会职能,对学校章程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

  (二)提升校园文化建设。区教育局指导农村完小和民办学校校园文化建设,要求各校结合本校历史、办学理念、当地文化特色,制定长期校园文化建设规划,明确各阶段建设任务,建立校园文化建设项目库,涵盖校园景观、文化活动、课程开发等多方面,按规划有序推进项目实施。强化育人功能,鼓励各校开发系列校园文化校本课程,融入品德教育、价值观培养等内容,定期开展教学与研讨,努力推进学校管理制度化、人文化、精细化、内涵化。坚持“五育”并举,围绕传统节日、重大纪念日等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文化魅力,寓学于乐、全面发展,不断提升综合素养,形成健康向上的良好校园文化氛围。

  (三)加强新课程、新教材培训。围绕“研训导一体化”教师专业发展模式,全学科开展新课标、新教材的培训活动,实施以素养为导向的项目式培训,树立素质教育观念。开展区域课堂教学改革,积极寻求育人方式路径,探寻课堂教学变革。基于“高品质学习设计”“学习共同体”“教学评一体化”等维度,积极推进学生育人方式变革。组织跨校联盟集备研讨,优质校协同薄弱校集备,共享优质资源,建立中学“五大联盟共同体”,实行联盟校之间评价捆绑、交流联合、教研同步、资源共享整体推进策略,逐步缩小城乡差距,促进优质均衡发展。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