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市同安区教育局2024年工作总结和2025年工作计划

日期:2025-02-26 16:41
字体显示:[ ||]

  

  一、2024年工作总结

  (一)党建引领持续强化。一是强化理论学习,铸牢意识形态阵地。充分发挥关键少数作用,局领导班子开展党纪学习教育主题宣讲6场次,宣讲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到福建、厦门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10场次,带动全区各基层党组织扎实开展政治理论学习。二是落实培训选优,夯实组织基础。全区100%的中小学校已建立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所有中小学校完善议事规则并修订学校章程。组织校级领导参加全国中小学党组织书记校长远程培训及市级“校长论道”活动。评选教育系统“两优一先”先进个人105名、先进集体20个。三是加强教育宣传,守牢舆论高地。加强与厦门日报、晚报、区融媒体中心等媒体的合作,在各大主流媒体(含学习强国)共刊发107篇报道,“同安教育”公众号发布320篇,7次登上厦门市政务号榜单教育领域区级榜首。

  (二)教育资源增量扩优。推进厦门市梓阳学校等17个项目建设,完成厦门市兴贤学校(初中部)、同安新城实验幼儿园等6个项目,新增学位9540个。争取市里竞争性分配资金,推进新民中学、第二实验小学等12所学校校舍提升工作。科创中学、同安实验中学科学城校区等5所校(园)于9月顺利开办,为群众提供了更多优质学位。

  (三)育人质量全面提升。一是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走深走实。打造“苏颂精神进校园”区域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育品牌,成功举办4场主题观摩研讨活动,组织学生代表前往厦门大学参加“行见八闽”大思政课研学实践活动。西柯中心小学获评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后田学校入选全国中小学国防教育示范学校。二是文体活动蓬勃发展。再次蝉联厦门市青少年三大球联赛团体总分第一名;竹坝学校首获全国中学生排球联赛季军,实现厦门男子排球在全国赛事历史上零的突破;洪塘头小学获中国小学生篮球联赛福建赛区U12女子组冠军;美星小学在2024年全国排舞赛中获“2024年全国校园排舞优秀推广奖”。三是科学教育纵深发展。充分发挥1所国家级、4所市级科学教育实验校的示范引领作用,推动我区科学教育纵深发展。厦门新教育学校获评教育部首批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校,提出“一平方米家庭实验室”理念,学生申报21项国家发明专利,12项获得授权,在各级科创类比赛中屡获佳绩。四是心理健康教育扎实推进。落实学生心理健康情况筛查,建立心理危机干预机制,各校积极开展心理咨询,开设学生心理课堂教学,力促学生身心健康。

  (四)教育发展纵深推进

  1.教育基础稳固发展。一是学前教育优质普惠发展。全区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99.54%,位居全市第一;区级以上示范园76所,示范园就读幼儿比例达67.63%。“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顺利通过教育部评估。二是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顺利接受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省级实地核查,再次荣获教育“两项督导”“双优秀”佳绩。三是中高考成绩再创佳绩。中考进步值居市前列,普高上线率远超市公办校均值;高考进步值与贡献率位居全市第一,再次达成“人人上大学”目标。

  2.强化督导推进规范办学。一是强化规范办学督导。充分发挥责任督学挂牌督导职责,落细落实基础教育“规范管理年”行动若干措施。扎实推进教育领域两个“点题整治”工作,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秩序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二是强化服务监管。严格规范招生,坚决纠正各类违规行为。落实“双减”政策,强化作业管理,推行区中心组、片区、校本作业共研制度。深化课后延时服务,义教阶段学校课后服务工作开展覆盖率100%、家长需求全纳率100%,低年级午间躺睡试点工作项目化推进。三是强化校外培训机构监管治理。帮扶区内证照齐全的校外培训机构100%开通“先学后付”,现有学员“先学后付”或“全额支付”课程订单数3139个。共计7篇校培管理经验入选教育部《“双减”改革每日快报》、省委办《八闽快讯》等内部刊物,《同安区率先推行“先学后付”收费模式》入选福建省教育厅办公室第九批落实“双减”工作典型案例并全省推广。

  (五)教师队伍优化升级。一是优化教师资源配置。2024年招聘教师458名,城乡校际交流教师235人,交流率达28.35%,其中骨干教师161人,扩大了优质教育资源辐射引领作用。二是强化师德师风建设。落实新任教师培训考核机制,对拟招聘教师进行入职诚信记录查询;依法依规严肃查处师德失范行为,开除教师1人。弘扬教育家精神,举办庆祝第40个教师节系列活动,获评市教育系统单项奖83名、厦门市教育世家10户、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1个,评选区优秀教师及教育工作者400名。三是加大名师培养力度。举办区名校长工作室研修活动5场。助力教师“专家化”,组织名师工作室研讨活动33场,扎实开展厦门市“市管区培”学科带头人实践研修活动,指导50个专项课题活动。

  (六)教育改革持续深化。一是区域教育改革成效彰显。成功举办2024全国新教育实验研讨会,我区21所新教育实验校的研究实践成果受到了朱永新等多位专家的肯定,并在CCTV-4进行报道,提升了区域教育品牌影响力。二是教育改革取得硕果。持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指导学校持续探索实践,强化成果推广应用,4个教改项目获得2024年基础教育省级教学成果奖,1个项目获评职业教育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同安区幼儿园教育评价改革经验及同安区洗墨池幼儿园林少云等3位主编编的《读懂儿童心声》系列图书受到省教育厅及行业内部的高度好评。三是信息化水平有效提升。加强信息化培训,组织师生参加各级各类信息化相关赛事,提升师生信息素养。其中,国家级信息化比赛中46件作品获奖,省级比赛中110件作品获奖。四是校园安全稳定有序。聚焦食品安全、消防安全、交通安全等专题,加强宣传教育,提升应急避险能力。健全工作机制,妥善处置学生矛盾纠纷事件。加强生命意识教育,落实师生重点群体排查,及时做好心理疏导,确保校园安全稳定。

  二、2025年工作计划

  (一)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2025年教育工作会精神,以及全省教育大会部署要求,持续深化拓展省委“三争”行动,以《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为指导,科学研制我区教育三年(2025-2027)发展规划。落实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力争100%完成学校党组织书记、校长分设。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加强教育领域意识形态工作,打造一批党建与教育教学融合发展品牌。坚持党管干部原则,持续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聚焦关键领域,落实轮岗机制,抓实抓牢干部监督与培养工作。

  (二)推进教育补短扩容。2025年,加快推进厦门市梓阳学校等13个市区级项目建设,力促五缘实验学校同安校区等7所学校竣工,新增学位数1.13万个。继续争取市里竞争性分配资金,推进新一批校舍提升工程。争取一所高等院校落地汀溪高校教研区,完善本区域教育发展体系。

  (三)落实“五育并举”理念。持续推进中小幼一体化德育体系建设,凝练一体化育人方式改革创新的典型经验和优秀成果,打造一批德育品牌。夯实德育队伍建设,实施班主任培养工程。聚焦阅读素养,将习惯养成教育、法治教育与多彩德育活动相融合,推进学校体育向纵深发展,实施学校美育提升行动,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积极探索、不断总结、大力推广家校社协同育人有效模式,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四)稳步提升教育质量。推进基础教育综合改革,以“新课标、新教材”运用为契机,开展课堂教学变革展示活动,探索构建“学为中心”的新课堂模式,加强科学性体系化的质量监测,加大教学评一体化推进力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推进各校(园)基础教育质量提升。多措并举,补齐短板,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促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和高中阶段学校多样化发展。深化产教融合,优化与区域发展相协调、与产业布局相衔接的职业教育专业设置,推进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力争2025年底前通过“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教育部督导评估。

  (五)建强干部人才队伍。积极搭建平台,关注干部队伍梯队建设,注重年轻干部锻炼和培养。把好“严管厚爱”和“能进能出”两个尺度,促进干部交流提升。深化教师队伍建设,实施教师队伍建设“四项工程”,弘扬践行教育家精神,持续推进师德师能提升。加大骨干教师培养与辐射力度。持续开展名师名校长工作室建设,遴选新一批名师名校长工作室。大力引进“双一流”教育人才,2025年计划招聘教师270名,加强科学、体育等紧缺学科教师配备,优化教师管理和资源配置。

  (六)抓实教育综合治理。落实市委提级巡察整改工作要求,严格按照时间节点,抓好巡察整改的“后半篇”文章,坚持问题导向,落实“两化三单”,落细整改举措,建立长效机制,确保整改取得实效。落实“双减”政策,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以2025年国家、省、市义务教育质量监测为抓手,强化闭环管理,全面提升课堂教学水平。因地制宜,丰富服务内容,提高课后服务质量。坚持依法治理,加强全流程管理,促进校外培训机构规范发展。落细落实校园各项安全教育,以评促建,以查促改,确保校园安全稳定。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