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同安区紧紧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全力打造农业农村现代化示范区、乡村振兴厦门样板区。
一、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发展特色优势,夯实产业增收基础
全面落实粮食生产党政主要领导负责制,制定下达早稻及春种旱粮生产计划,将种植面积(其中早稻1.28万亩,旱粮0.12万亩)目标细化分解,确保生产任务落实。推荐同安梅山猪、同安水果玉米两个产品申报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进一步扩大农业产业项目有效投资,目前完成招商项目合同数5个,策划中荷铪科现代农业园、中惠旅高山文旅等项目,稳步推进和鸣花卉蝴蝶兰育种创新产业园、天亿未来生态城、青田食品增资扩产、海福盛食品产业园等项目。
(二)坚持绿色发展,着力提升生态环境
率先在全市开展 “绿盈乡镇”创建工作,莲花镇、汀溪镇已创建成功。召开2023年度同安区“绿盈乡村”创建提升工作推进会,确保按序保质推进“绿盈乡村”建设规划等各项工作。完成我区79个行政村“绿盈乡村”创建工作,创建率达100%。
全链条系统化推进,逐步探索出“1+4+3+N”治理模式,打造农污示范样板村同安蓝本。积极开展“垃圾分类 家家时尚”巾帼志愿服务行动,发挥巾帼力量,推动垃圾分类,提升村容村貌。
(三)发挥凝聚合力,激活人才队伍活力
通过扩大与职业技能培训机构的合作,完善职业技能培训工种目录库,充分发挥“农村人才培训平台”的作用,积极打造“政府配菜、百姓点菜”的培训模式,已组织开展项目制培训班16期,参训480人,发放补贴77.5万元。通过开发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困难人员就业,新开发公益性岗位32个,发放公益性岗位工资性补贴337.79万元,惠及就业困难人员577人次。积极开展培训活动,开展“科学施用化肥与有机肥增施技术”、“农村村财管理”等专题培训会,共110人参加培训。
(四)注重乡风文明,建设文明和谐乡村
开展“你点单 我送餐”文化服务下基层活动,举办声乐、文学创作等11场文化服务活动。通过举办“闽南海味·舌尖同安”2023第二届同安区乡厨争霸赛暨同安消费节·夏夜狂欢季,以一场渔村海鲜大比拼为主线,串联预制菜品鉴会、美食文化游园会、欢乐啤酒节等三大支线活动推动乡村振兴,进一步激活乡村旅游活力。组织志愿者入户宣传,发放移风易俗宣传单约1万份,通过各类媒体对垵炉村、军营村、堤内村等移风易俗典型案例进行宣传报道,累计为群众节约开支约 1.4亿元。
(五)加强党建引领,提升乡村治理效能
印发《同安区2023-2025年抓党建促镇(街)、村(居)经济发展和基层治理现代化行动方案》,将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列入2023年组织工作重点任务,全区7个镇(街)9个村纳入2023年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示范村培育点。实施“龙头带动”“头雁提能”“善治增效”“强村富民”四大工程,全面强化基层党组织战斗力。围绕全区中心工作和发展目标开设村(居)骨干培优班,创新开展“周末学堂”“党建项目拉练”,帮助村干部养成学习习惯,全方位提升乡村振兴、服务群众、公众表达等综合素质。
(六)强化兜牢底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我区党政考察团赴泾源县考察调研,并签订《对口结对协作协议》。立足闽宁两地资源禀赋和特色产业,新增引导7家企业落地投产。举办专业技术人才培训班3期,培训专业技术人员65人。充分发挥我区冷链物流、种苗育苗等领域优势,推动厦门百利公司继续在诏安县种植蔬菜160亩,带动当地农民就业20人。
(七)聚焦项目建设,大力推进示范创建
推进试点示范建设,重点提升打造5个乡村振兴精品村,推动新一批12个试点示范村建设。目前精品村和试点示范村均已完成提升规划策划方案, 策划生成精品村项目20个,总投资2342.8万元;试点示范村项目47个,总投资5689.05万元。截至目前,完工16个,在建15个,前期36个。推进“五个美丽”建设。“五个美丽”建设的筹谋、推进阶段性成效显现,美丽庭院共45个,已完成39个;美丽微景观共185个,已完成184个;美丽小公园共37个,已完成36个;美丽田园共3个,已完成1个;美丽乡村休闲旅游点共3个,已完成2个。
二、工作亮点
(一)四个“一”,绘出人居环境新画卷
我区以“一盘棋”统筹、“一条线”促进、“一张网”互动、“一股劲”闯关的四个“一”亮点做法,着力打造“干净、整洁、舒适、优美”的人居环境,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建立由区委副书记牵头,各分管副区长、各行业主管部门抓落实的组织架构。按照因村制宜、一村一策的原则,为精品、示范村“量身”制定了专项提升方案,进一步激发乡村治理内生动力。
(二)促“双碳”,推动闽宁协作新高度
为深化多领域合作,推动闽宁协作向更深层次、更高水平拓展,在泾源县举办“闽宁协作,碳汇先行——厦门农业碳汇大学堂走进固原市泾源县”活动,将同安高山乡村具有厦门特色的农业碳汇交易经验带到了2000公里以外的西北地区,用“厦门经验”浇灌固原产业发展良田,为闽宁协作创新发展打下了坚实的智志双扶基础。
(三)引“金融”,为乡村振兴输血造氧
积极开展乡村振兴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创新,农业银行同安支行逐一研究乡村振兴建设重点领域支持措施和服务方案,累计开展300多场金融知识教育与宣传。独家为同安区农业农村局搭建“三资管理平台”,并在洪塘镇成功上线股权交易信息功能和“银村直联”模式,成为厦门分行乡村振兴特色网点和服务样板。在莲花镇军营村设立厦门分行首个“惠农通”服务点,构建“自助机具+线上渠道”的现代化金融场景。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推动产业支撑,强化内生动力
做好耕地地力提升补贴等强农惠农政策落实,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强化品牌推进特色农业发展,进一步推动农产品加工产业升级。持续开展休闲农业示范点和美丽休闲乡村的创建活动。
(二)推动人才培养,增强新村磁力
深化“百名人才联百村”活动,构建乡村人才“需求库”,推动“一村一才”全覆盖。培育农村人才队伍和就业创业典型,鼓励自主创业,落实创业各项优惠政策。
(三)推动乡风文明,激发发展活力
加强民俗文化基地建设,大力开展民俗文艺项目传习工作,培养民俗文化后备人才。完善乡村文化体育服务体系,强化基层文化服务中心管理指导,推进镇村全民健身场地建设及修缮。
(四)推动生态建设,增添新村魅力
加大“绿盈乡村”的宣传力度,及时总结亮点做法,打造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同安样板”。打通排水管理最后“一百米”,全面提升农村生活污水管养水平。
(五)推动党建引领,汇聚建设合力
持续深化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工作,开展“村居骨干培优”工程,提高基层干部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的工作能力和水平。常态化开展镇、村两级班子运行等方面调研指导,不断提升村级组织活动场所规范化建设水平。
(六)推动对口帮扶,落实保障措施
有序引导企业入驻闽宁镇闽宁产业园和泾源县产业园,形成有效的“联农带农”利益联结机制,打造生根型企业,实现自我造血,带动更多群众受益。进一步细化完善全区监测对象识别标准细则,及时调整帮扶政策,实现进退有序,确保不漏一户,不掉一人。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