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 引 号:XM05100-03-03-2021-001
- 备注/文号:无
- 发布机构:同安区人民政府
- 公文生成日期:2021-01-19
各位代表:
受区人民政府委托,现将同安区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提请区十七届人大第六次会议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年,也是“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在这一年里,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与经济下行压力不减的严峻形势,同安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在全力以赴抓好疫情防控同时,统筹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努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快速恢复升温,坚定朝着目标任务奋勇前进。在强力政策支持和全区人民共同努力下,同安区经济发展整体表现出较大韧性,全年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范围,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限额以上住宿业与餐饮业营业额等11项指标增幅跻身全市前列,富美同安高质量发展超越继续向前迈出坚实步伐。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体现以下五个特点:
一是疫情防控“稳”的格局不断巩固。全区始终以最大决心、最严举措、最大努力阻击疫情,截至目前,同安区仍为我市唯一“零确诊、零疑似”的行政区。疫情期间,同安区坚持按照“外防输入、内防扩散”工作策略,实行联防联控、群防群控、精密智控,全面落实各项防控举措。全区共设置临时疫情防控检查点1300多个,为企业复工复产和项目建设累计提供156.7万个口罩等防疫物资。出台稳岗援企纾困措施,兑现惠企资金14亿元。落实普惠性税收减免等政策,为商事主体减负13.4亿元。选派31名医护骨干组成援助医疗队,为全国、全省提供口罩1.3亿个,顺利完成医疗支援和物资调拨任务。
二是经济运行“韧”的态势日趋显现。全区上下坚持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两手抓”,经济发展呈现出较大韧性。疫情期间,同安区仅用一个月实现全区规上工业企业和省市重点项目全面复工复产,3月份GDP实现正增长,5月份全区工业用电由负转正并稳居全市第一,上半年同安区GDP增幅跃居全市第一。全年14项高质量发展指标中12项高于全省、全市平均水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建筑业产值、限上住宿业营业额、限上餐饮业营业额等多项指标增幅位居全市第一。
三是产业动能“强”的后劲稳步提升。积极落实各项复工复产政策措施,大力培育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增强经济竞争新优势。全区三次产业结构比从上年的1.9:54.2:43.9调整为2:53:45。全区新增省、市级科技小巨人领军企业60家,新增国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1家。新增“三高”企业74家,高新技术产业企业产值同比增长13%以上。新技术新应用提速,制定《加快5G网络建设工作机制》,推进全区5G网络建设和产业发展,开通5G基站165个,完成5G配套设施改造124个。
四是质量效益“优”的特征持续保持。全年实现财政总收入104.26亿元,同比增长3.3%,其中区级财政收入26.26亿元,同比增长2.3%。全体居民、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均位居全市第二,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幅位居全市第三,城乡居民收入比进一步缩小至2.10:1。空气质量优良率100%,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汀溪水库、隘头潭等国省控断面水质达标率100%。新增改造公园绿地面积1500亩。
五是营商环境“好”的优势更加凸显。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行政审批服务事项100%开通网上预审功能,98.2%事项实现“一网通办”,“一趟不用跑”事项占比提升到70.98%,企业开办办理时限压缩至1天。主动对接全国信易贷示范平台,建立全市首个“园区信易贷”,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出台推动工业稳增长、商贸流通稳增长等一系列扶企惠企措施,推动上特展示、固克节能等上市后备企业加快改制上市进程,东亚机械深交所创业板IPO成功过会,源裕盛供应链新四板挂牌,新增古龙食品、唯恩电气等上市后备企业。
主要领域执行情况
(一)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经济基础更趋稳固
工业经济稳步提升。不断夯实工业发展基本盘,统筹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全区746家规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值1097.96亿元,同比增长6.8%,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5%,位居全市第一。重点产业链发展稳健,生物医药、健康家居、机械装备、新材料、半导体、通信与移动设备、软件与信息服务等重点产业链增长12.2%;在弓立、美润等防疫物资生产企业的高速增长下,占比最大的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链增长34.9%,高于平均增速14.7个百分点。重点企业带动作用明显,金牌厨柜、保沣实业等全区累计产值前20名企业产值增长7.3%,234家高新技术产业企业增长12.2%,116家新增规下转规上企业增长58.5%,分别高于平均增速0.5个、5.4个、51.7个百分点。
三产经济加快增长。开展消费专项行动,提振消费活力,商贸业发展势头良好,全年实现限额以上批发零售销售额1083.75亿元,同比增长41.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394.64亿元。互联网消费拉动零售业快速增长,通过大型专场直播及嘉年华等营销宣传活动,限上商贸企业通过互联网累计实现商品销售额达到181.16亿元,占限上商贸企业销售总额比重达16.7%。在疫情防控工作有力保障与波特曼、万豪酒店等高端酒店运营带动下,旅游业发展逐步恢复,住宿餐饮业实现大幅增收,全年接待游客1141万人次,限上餐饮业营业收入增长24.8%,限上住宿业营业收入增长11.2%,增幅均位居全市第一。实施商贸流通稳定增长等若干措施,顺丰创新产业基地、京东电子商务产业园、东纶智创物流园等项目加快建设,全区交通运输业实现营业收入17.37亿元,同比增长39.3%。
都市农业持续发展。全年农林牧渔业实现产值23.2亿元,增长2.9%。全区完成粮食种植面积3.3万亩,总产量1.28万吨。禾沣、康喜福、九龙谷等7个都市现代农业建设项目竣工投产,500亩高标准农田工程动工建设。完成军营村圳上观光茶园品种改良项目,推进厦门同安闽台农业融合发展(种子种苗)产业园建设,出台园区实施方案,两岸农业合作深化。休闲观光农业发展势头良好,“农业+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模式持续推进,军营村成功入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莲花镇获评省“全域旅游生态小镇”,顶村村获评省“金牌旅游村”,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增至6个,省、市级休闲农业示范点增至17个,数量位居全市前列。
(二)有效投资不断扩大,发展动能持续增强
招商引资成效突显。坚持“三个一”招商机制,创新“云招商”“云签约”等招商模式,全年实际利用外资达到18.9亿元,同比增长15.8%,完成比例位居全市前列。“9·8”厦洽会对接、签约及落地项目投资总额达896亿元,位居全市第二,项目签约、投资总额创历史新高。实现高能级项目落地32个,力促华彬“总部+基地”、美瞳结算总部暨生产基地、建潘德韬、网易数字产业中心等项目落地,加快引进腾讯云区域总部、寺库区域总部等优质项目。
项目建设稳步推进。厦门抽水蓄能电站、同集路跨线桥提升改造等91项省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579亿元,完成年度计划投资的137%;同安区作为责任单位的省市重点项目31项,完成投资58亿元,完成年度计划投资的170%。洪塘中心小学迁建、海普锐科技等51项区级重点完成投资12.8亿元。同安新城西柯片区安置房、福厦客专(同安段)龙西安置房等16个重点项目开工建设,汀溪小镇集中安置房(一期)等20个重点项目竣工投用。新增“五个一批”项目111个,总投资743亿元,海辰新材料、优尔自动智能化等15个亿元项目开工建设,同恒金属等21个亿元项目竣工投产。工业集中区正本清源等379个政府投资项目开工建设,苏颂公园景观提升工程、梧侣实验小学等488个政府投资项目完成建设。
征地拆迁成效显著。坚持以“征拆提速”为抓手,发挥指挥部牵头抓总、靠前统筹协调作用,强化区级调度力度,大力推动征地拆迁工作。全年完成土地征收1.02万亩,房屋征收149万平方米,实现交地1.18万亩,房屋拆除252.8万平方米。完成省市重点项目土地征收4866亩,房屋征收74.4万平方米,征收量均居全市第二,实现交地5577亩,房屋拆除91.1万平方米。福建省厦门第六中学同安校区项目、同安区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等重点项目全面交地,率先超序时完成重大片区土地房屋征收任务。
(三)城乡发展不断加快,城市功能更加完善
交通体系持续完善。基本建成“一环两横四纵”骨干网络,不断融入全市大交通发展格局。完成厦安高速云埔互通、同翔大道(沈海高速-洪新路段)、北站连接线(天马山路-上湖路段)桥梁主体等项目建设。轨道交通4号线、福州至厦门铁路客运专线等项目建设加快。启动轨道交通9号线等项目前期工作,推进形成轨道交通4号线和9号线“十字”轨道线网。谋划生成同安至本岛跨海通道、智轨及水上交通等项目。推进农村三级物流网络体系建设,贯通城乡物流“堵点”。
新城建设持续提速。全力推动环东海域同安新城和同翔高新城(同安片区)建设,全年实现投资200亿元以上。环东海域同安新城提质加速。环东海域医院主体结构、滨海旅游浪漫线二期(同安段)跑道等项目基本建成,美山路地下综合管廊、西柯污水处理厂等项目有序推进,公建配套逐步完善;阳光小镇、特房波特曼等商务配套开业运营,华强方特酒店基本建成,爱琴海购物公园“双MALL”等大型商业综合体动工建设,人气商气加速集聚。同翔高新城(同安片区)建设加快,“五横五纵”等骨干路网进展顺利,洪新路综合管廊、龙泉公寓等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建配套项目快速推进,海辰新材料、中国移动数据中心等产业项目有序实施。
老城更新持续推进。持续推进市政道路、市政管道、立面改造等项目建设,推动老城区功能品质进一步提升。加快凤祥片区道路等12条市政道路建设,建成7个公共停车场,新增464个停车位。推进3座人行天桥建设,优化调整11条公交线路,增设公交站点15对,城市交通微循环进一步完善。新增市政污水管网60公里,完成市政干管网溯源排查2000公里。新增市政给水管网47公里,启动竹坝片区输水主干管工程、竹坝泵站及片区管网改造等项目,完成燃气管线建设20公里,市政管网承载力进一步优化。推动西池片区等老旧小区提升改造项目开工建设,加快15座城镇公厕、25座农村公厕、6座清洁楼等项目建设,城区面貌进一步改善。
乡村振兴持续实施。打造莲花镇、汀溪镇乡村振兴动线,推动莲花镇溪墘自然村、汀溪镇坤泽洋自然村等9个美丽乡村建设项目建设。推进15个省级“千村试点、万村推进”试点村项目建设,加快4个市级、15个区级农田水利项目动工。完成四林至西洋道路提升等4条7公里县乡路网与绿化,Y842线等8条道路路灯工程,实现亮灯里程20公里、安保工程110公里。探索“订制式”“合作社三统一”“国企示范+村集体带动+村民合作入股”等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建设军营村和白交祠村茶叶绿色生产示范基地,有效推动农民转产增收,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7.3%。
(四)生态治理不断深入,人居环境更加优美
城乡环境持续改善。着力推动城市公园绿地建设,推进苏颂公园等3座公园、西池社区等7座邻家公园,以及朱紫门广场等4个老城区景观提升工程建设。全力推进同安绿道动工建设,新增绿道长度11公里,“连海段”绿道全面打通,完成南镇山周边慢行系统。莲花镇军营村、白交祠村和汀溪镇顶村村入选全省“绿盈乡村”典型示范村。全区空气质量不断提升,空气质量综合指数2.18,位居全市第1。水环境质量不断改善,城市水质综合指数(CWQI)6.03,排名全市第2,埭头溪、官浔溪、龙东溪水质进一步提升。
生态治理成效明显。深入实施“一革命四行动”,开展铁路、高速公路沿线整治工作,全年完成649栋农房整治、绿化美化面积约9000平方米。实施13个安全生态水系工程,完成清淤26.65公里。扎实抓好控源截污工作,启动正本清源三年行动,推进埭头溪水质提升攻坚项目,累计投入资金超过8亿。同安污水处理厂四期、西柯污水处理厂(一期)年底通水运行,同安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工程启动建设,城市污水处理能力不断提升。
(五)民生福祉不断提升,群众获得感更加充实
加快教育发展步伐。紧盯教育短板,推进卿朴中小学、美星小学、五显中心幼儿园等22个项目开工建设,进修附中、滨城中学等13个项目竣工投用,新增学位9270个。学前教育普惠性覆盖率99%,省级义务教育管理标准化学校占比95%。创新农村艺体学科购买课时服务工作机制,提高农村小规模学校艺体教学水平。教师校际交流数量居各区首位,“区级统筹、片区互补”工作经验全市推广。与厦门一中、六中合作办学实质落地。
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完成祥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4个提升改造项目,推进疾控PCR实验室改造等项目建设。加快推进紧密型医共体改革,出台《推进同安区总医院建设实施方案》,完善总医院六大医疗中心联通运行,提高基层医疗服务水平。加大高层次医学人才引进力度,推动市三院、区中医院和国内知名医院专家签订“双主任制”学科共建特聘协议。加强与高水平医院医疗技术协作,与福建中医药大学签署校地战略合作协议,环东海域医院引入浙江大学邵逸夫团队合作运营。
推进文体事业建设。完成全区“村村响”广播系统修复和同安影剧院、12个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提升改造。开工建设人民体育场改造提升工程,推进镇村全民健身场地建设及修缮,建设投用一批足球场、灯光篮球场设施及健身路径。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推动一批文物修缮保护项目和历史陈列馆建设,新公布5处区级文保单位,新增4处市级文保单位和1处市级涉台文物古迹。建成苏颂书院,成功举办苏颂诞辰1000周年纪念活动、全市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会场展示活动、孔子文化节、朱子文化节,以及环东海域半程马拉松等高端赛事。
加强社会保障统筹。大力保障困难居民基本生活,帮助8400余名失业人员再就业,投入社会保障及救助资金9亿余元。协助各企业引进高校毕业生超过3500人,柔性人才超过430人。新建新民、洪塘镇级照料中心,完成大同田洋村等19家农村幸福院项目建设,开展大同街道、祥平街道等5个居家养老服务试点项目建设,基本实现机构养老、社区养老、居家养老三级养老服务体系全覆盖。重点加快福厦客专(同安段)西湖安置房等8个在建安置房建设,持续推进美峰花园安置房等9个安置房前期工作,提高住房保障水平。
强化社会治理实效。争创“省级文明城区”,苏厝村等5个村获评“全国文明村”。深化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建设,深入开展“爱心厦门·同安在行动”,全国首创以政府为主导的“云上爱心屋”微信小程序,建设厦门首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智慧云平台”。推进平安同安建设,“雪亮工程”实现区域全覆盖,成立全市首个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纵深推进,排查矛盾纠纷化解率超过97%,接报刑事警情下降超过30%。总结推广军营村“高山议理堂”工作经验,出台《同安区“议理堂”推广工作方案》。广泛开展民法典普法工作,持续发挥房东协会在社区治理中的协同作用,推广凤祥社区“商居共融、诚信凤祥”社区工作法和溪林村微法典“双向自治”治理模式,不断提高社会治理专业化、法治化水平。
二、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预期目标和工作重点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进军之年。站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我区将深入贯彻中央、省、市工作部署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定贯彻新发展理念,沉着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按照“创新活区、工业强区、文化兴区、生态立区”,牢牢把握“十四五”时期发展目标,着力推进跨岛发展,加快产业融合示范区、未来科技城核心展示区、乡村振兴样板区、生态人文名胜区、金砖未来创新基地等“四区一基地”建设,奋力打造高素质高颜值现代化国际化的富美新同安,为厦门建设高素质高颜值现代化国际化城市、全方位高质量发展超越做出新贡献。
2021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0%左右;财政总收入和区级财政收入增长6%;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1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高于全省全市平均水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8.5%。
为确保完成2021年主要预期目标,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增强内生动力,主动融入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全面提升消费潜力。顺应疫情期间所催生出的新经济业态、商业模式、消费理念,推动企业新应用和新市场拓展,积极适应国内国际消费新需求。依托环东海域休闲旅游带等优势资源,加快培育发展健康、养老、文化、体育、旅游等服务型消费产业,着力打造同安特色高端商旅联动示范项目,推动阳光小镇、同安影视城-梵天寺片区、钟楼片区及乌涂商业街等优质夜间经济商圈发展。培育壮大莲花抖音小镇等直播电商经济,增强同安“网红”打卡地影响力和产品优势,推动直播带货和“网红经济”发展。
推进区域协作纵深发展。积极融入厦漳泉都市圈同城化、闽西南协同发展区建设,充分发挥同安区在厦漳泉的地理中心区位优势,深化基础设施共建共享,积极争取跨省区重大平台建设,有效对接周边城市公共服务需求。深化与康乐县、诏安县等地的扶贫和山海协作机制,促进临夏科司特电子、诏安佳树业家具制造等企业尽快投产达产。创新产业引导、财政扶持等政策,构建辐射闽西南及其他内陆区域的多层次宽领域经济合作体系。
畅通经贸内外循环。完善银城智谷、美峰科创园、新经济产业园及同翔高新城等载体的优惠入园政策,进一步提升企业投资便利化。聚焦新一代电子信息、生物医药与健康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吸引大型总部企业投资建设,推动京东集团医药康养等项目实质落地,加快华彬快消品东部区域结算中心、比财集团南方总部等项目运营见效,不断加速产业链上中下游融通合作,畅通区域经济合作发展动脉。主动融入金砖国家新工业革命伙伴关系创新基地建设,积极参与厦门“海丝”战略,推动企业高质量“走出去”,进一步融入全球市场。积极发展跨境电子商务,打造完整跨境电子商务产业链和生态圈。
(二)加强科技赋能,打造九大产业链群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抢抓金砖国家新工业革命伙伴关系创新基地和未来科技城建设契机,打造同安创新发展极。依托同翔高新城和凤南高端制造业基地,建设金砖未来创新基地;依托以“三谷”为重点的环东海域同安新城,建设未来科技城核心展示区。借助全市之力,积极引进高校科研院所、大科学装置、科技孵化器等高端创新资源在同安布局落户,加快建设厦门智能创新中心、网易数字产业中心、新松智能研究院等创新平台载体建设。加速推进传统产业和数字科技深度融合,提升产业信息化、智能化水平。持续推进“三高”企业倍增计划,力争新增“三高”企业60家,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设立各类研发机构和创新平台,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
做强做大支柱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扩增集群规模效益,推进泰亘信等重点项目动建,强化趣店科技、三安半导体等龙头企业辐射带动作用,巩固发展半导体和集成电路等高端电子信息产业。紧盯数字经济,推动以大数据与云计算、区块链、物联网等为基础的软件与信息服务业发展壮大,加快中国移动数据中心、智联信通科技园等项目建成投用,打造5G发展新高地。高端家居智造产业。加快金牌德韬总部大厦建设,增强金牌厨柜等龙头企业扩链、强链、补链效能,完善在资源配置、技术合作、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等方面的产业生态。鼓励实体经济与人工智能双向赋能,推进优尔智能、华尔达智能制造等项目建设,大力支持水暖厨卫、健身器材、现代照明等家居产业智能化、高端化发展。现代流通产业。构建区域性流通“大动脉”,加快顺丰创新产业基地、信和达元器件智能物流中心、东纶智创物流园等园区建设,建成全球领先的京东“亚洲一号”第三代智能物流基地。鼓励企业发展供应链管理技术服务、供应链增值服务,支持流通企业对外服务和对内管理的智能化水平。食品与都市现代农业。完善生态茶园、生态果园等绿色生产示范基地建设,壮大同安红三角梅、莲花高山茶等特色优质农业品牌。支持农业企业技术升级改造,加强同安国家农业科技园、闽台农业融合发展产业园等平台载体建设,加快推进傲农生猪养殖、百利龙程子虾、五显镇高标准农田等项目建设。
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推进新兴海洋生物科技、高价值功能性食品研发。加快泰康之家鹭园医养健康综合体、京东产业生态岛、厦门中药厂扩建、冠烽医疗智能制造基地等项目建设,鼓励生物药、化学药、中药及天然药物等创新药物研发生产。新材料与新能源产业。重点发展新型显示、第三代半导体材料、石墨烯等新兴产业,推动新材料在下游产业的示范应用,推进金鹭特种合金、宸鸿科技纳米银、百路达石墨烯等产业项目建设投产。高端机械制造业。支持优质机械制造企业做强做大,加快东亚机械空压机制造基地、环海流体精密智能流体传动设备等项目建设,持续扩大智能制造产业规模,打造国家先进制造业基地。新文旅产业。借助新媒体技术加快文化旅游产业数字化转型,推进产业新旧动能转换,构建集滨海度假、康体养生、文化创意等多元主题的文旅体商跨界融合产业链。重点依托滨海浪漫线、丙洲岛文化旅游区等优质资源,开展重大体育赛事、旅游嘉年华、假期研学活动,加快特房波特曼酒店(二期)、爱琴海购物公园等项目建设。
加快集聚新经济产业。将新经济产业作为高质量发展重要驱动力,全力高标准推动“三谷”建设,大力引进金融科技、区块链、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经济企业,促进数字经济、平台经济、分享经济等新业态发展,努力打造区域总部、营运中心、科技研发、金融服务和其他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进一步完善新经济产业链条,招大商、大招商,不断提升园区承载能级。充分利用梅花创投、光大基金等金融投资企业,推动成立新经济产业引导基金,完善产业金融合作平台,扩展多元融资渠道,推动构建形成具有区域竞争力和带动力的新经济产业体系。
拓展产业发展载体。强化工业集中区、轻工食品园、新城工业园区等大型传统产业园区的配套设施优化完善,结合千亿产业链群培育与数字赋能,促进园区传统产业加快转型升级。推动现有工业园区盘活闲置土地、厂房和边角地块,不断淘汰落后产能,提高工业用地集约利用率,扩增优质企业发展空间。拓展新兴产业片区,参照金砖创新基地标准,推动凤南片区整村搬迁和规划建设,打造成高端制造业基地,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
持续强化招商引资。以商引商,加强项目带动,利用智优沃、36氪鲸准、金牌德韬等平台,联合火炬、特房、城投等招商团队,围绕重点产业链薄弱领域和缺失环节,推动一批高能级企业签约落地,力争全年招商项目投资总额不低于1000亿元,落地高能级项目不低于40个,实际利用外资增长15%。加快招商成果落地,深化9·8厦洽会成果,力促腾讯云区域总部、国铁吉讯等一批总部项目及京东智谷、美瞳生产基地等重点项目落地建设。
(三)强化基础设施,提升城市承载能力
打造便捷交通体系。完善城市道路建设,加快构建“五横四纵”大交通路网格局,启动同安大道快速干道改造提升工程,推动同安直达厦门岛跨海通道前期研究,开工建设省道206(华诚三路-同安大道段)市政化改造工程、同翔大道(厦沙高速-同安大道段)等一批主快速路,推动北站连接线等一批骨干路网如期完工通车。提升对外交通便捷度,努力构建半小时“经济圈”和“生活圈”,推进轨道9号线同安段和北部生态智轨一期落地开工,加快轨道4号线同安段工程建设。协调新建福厦铁路(同安段)项目,推进高铁进岛联络线项目及高铁预留下穿通道项目进度,推动兴泉铁路厦门支线、晋江至同安高速公路厦门段(环厦高速)前期工作。加快“滨海旅游浪漫线至鼓浪屿”海上交通线路建设。
持续推进新城开发建设。加快环东海域同安新城建设。大力推进滨海西大道提升改造、美山路地下综合管廊等市政设施项目建设,加快推动滨海浪漫线二期建成移交,统筹沿线区域商业、文化、旅游等配套设施运营。加速推动西柯北等片区整村搬迁步伐,为新城加快产业发展、加速片区开发提供用地支撑。加快同翔高新城(同安片区)建设。推进龙泉路、康浔路等骨干路网与综合管廊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厦门六中同安校区等民生项目建设进度,推动海辰新能源、顺丰创新产业园等产业项目建设,力促中国移动厦门云数据中心等7个项目尽快运营投产。
完善同安老城与同安工业区建设。助力老城品质升级。完成西溪景观工程慢行系统项目,推动同安绿道“通山连海”全线贯穿,推进桐屿山公园等景观工程建设。打通大同朝晖路、城北八号路等城区道路。巩固提升入河入海排污口整治成效,推进同安工业集中区、老城区等正本清源工程,加快同安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洪塘污水处理厂等项目建设。推进智能化排水系统二期,实现农村污水及工业区企业排水智能化监管。建设投运祥平变#3变、东宅变#2、中洲变以及岭湖变,满足岭湖和中洲片区周边电力负荷需求,解决梧侣变等片区重过载问题。加快管道燃气覆盖,新建改造燃气管网10.5公里,力争2021年管道燃气覆盖率提升至25%。
持续推进乡村振兴。深化“一革命四行动”和美丽乡村建设,持续做好农房、铁路、高速沿线环境综合整治提升及村容村貌提升,新改建农村公厕8座,实现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资源化利用率35%以上,确保村庄环境干净、整洁、有序。加快推进农村路网、北部山区农村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建设。深入实施“党建富民强村”工程,加快发展品牌农业、生态农业,推动傲龙生猪养殖等项目投产见效,深化“国企示范+村集体带动+村民合作入股”等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先行先试探索“四块地”机制改革。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引领作用,做好村(居)换届工作。完善“五位一体”农村基层治理架构,推行“邻长制”和乡村治理“红黑榜”,提升乡村治理水平。持续培育文明乡村淳朴民风,深化移风易俗,推动乡风文明建设。
加强新基建项目建设。把握新一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基建补短板机遇,深入实施智能制造工程,大力建设5G、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基站600个,逐步推动5G网络覆盖。推进迪信通智能5G数字产业基地和应用示范项目建设,支持5G网络建设和产业发展。在重点领域打造一批行业领先的示范应用,构建成熟完备、跨界融合、开放共享、协同创新、多方合作的5G产业生态。
(四)坚持生态立区,推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建设
巩固提升生态治理成效。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决扛起生态文明建设政治责任。在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的基础上,以每年乡村振兴试点示范村、动线、高铁、县道沿线村庄为重点,持续推动“一把扫把扫到底”与“一革命四行动”,深化房前屋后整治成效,巩固“三清一改”成果。落实“河湖长制”,加快推进汀溪水库、莲花水库、石垄水库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划、立、治”工作。加强埭头溪治理,完善全流域企业排污、农业面源等日常监管,确保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汀溪水库、国控断面、省控断面水质的稳定达标和持续提升。
深入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推动主体功能区战略精准落地,按照“保护北部、拓展东西、提升中部、发展南部”理念,优化开发主体功能区。推进传统产业生态化、智能化、清洁化改造提升,严格控制和削减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力推广使用清洁能源,深化重点行业企业挥发性有机物治理、集中供热、扬尘管控、禁止秸秆焚烧等措施落实,努力实现空气质量全面改善。强化土壤环境监管力度,完成重点行业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推进绿化、绿韵、绿态、绿魂的“绿盈乡村”建设。做细做实垃圾分类工作,加强垃圾文明投放、收运,提升垃圾分类管理实效,培育城乡文明新风尚。
(五)强化社会保障,提高群众幸福指数
持续优化教育资源。围绕“建设现代化教育强区”发展目标,新改扩建第二外国语学校高中部、文笔塔学校等28个项目。实现四口圳学校、祥平中心小学扩建等7所学校竣工投用,新增学位7050个。深化“名校跨岛”行动,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深入推进与华中师大等名校(机构)合作办学。继续创建省、市级示范园,实施青年教师成长工作计划和名师名校长培育工程,建设高素质师资队伍。
不断改善医疗水平。建成投用环东海域医院,加快福建中医药大学科教综合楼、莲花卫生院新建等12个项目建设,完成第三医院ICU(二期)改造、基层卫生单位污水处理等项目工程。加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推进分级诊疗服务体系建设,完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机制,扩大优质医疗资源与服务供给。深化紧密型医共体改革,推进健康产业合作项目建设。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持续开展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
优化提升养老质量。完成同安区2021-2035年养老专项规划编制,推动养老服务规划及重大项目建设。推进泰康之家鹭园医养健康综合体项目及“嵌入式”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落实新建住宅小区与配套养老服务设施“四同步”,确保每个社区(含村改居)建有1个以上面积不低于200平方米的居家养老服务站,新建社区配套建设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做好老年食堂试点工作,深化互联网+养老服务,开展居家智慧养老服务试点,打造15分钟养老服务圈。
加大文化保护与利用。强化历史文脉传承,推进历史文化遗产集中保护修缮三年计划,加快同安区历史陈列馆建设,计划开展文物修缮项目17处。大力开展民俗文艺项目传习工作,依托龙窑古窑址、叶拱南故居等资源优势,推进莲花热陶艺术区等项目发展,做强陶瓷文化旅游产业。鼓励开展文艺精品创作,做好“莲花褒歌演唱团”“竹坝一台戏”后续打造提升,围绕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和乡村振兴等主题,组织创作一批戏曲、莲花褒歌、答嘴鼓等作品。
巩固提高住房保障。全面推进祥平保障房地铁社区二期竣工验收、三期工程开工以及龙泉公寓等保障性住房建设,扩大全区住房保障覆盖面。加快新城片区安置房、同翔片区安置房等项目建设,为全区征拆工作提供有力保障。探索四统房等建设机制,推进瑶头村、古庄村、下溪头村及禾山村等一批“四统房”建设试点项目,并形成经验在全区复制、推广。
(六)夯实治理基础,提升社会治理新成效
深入开展基层治理。广泛开展民法典普法工作,深入推进民法典宣传实施,努力营造全民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浓厚氛围,特别是加强对青少年民法典教育,推动民法典成为指导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将“议理堂+公证调解”经验做法推广全区,完善多元纠纷调解机制,构建贯穿山海、覆盖镇街、融合线上线下的基层解纷网络,进一步打通治理神经末梢,打造“枫桥经验”同安新品牌。健全社区警务“1+3+N”力量体系,推动社区警务、政务、党务深度融合,完善区、镇(街)、村(社区)三级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用好巡防队伍、房东协会、联调队伍、志愿服务队,提升社会治理统筹力,扎实推进“平安同安”建设。
持续推进文明创建。持续开展新一轮文明城市、文明村镇创建活动。建设一批典范村、社区,探索建立文明村创建激励机制。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全国第二批试点工作,扎实开展志愿服务工作,抓好新时代文明中心(所、站)常态化活动,建好用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智慧云平台”,通过“智慧+”手段逐步推动全区文明建设精细化、智能化、精准化。
“发展永无止境,奋斗未有穷期”。2021年,同安区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在区委的正确领导和区人大、政协的监督支持下,以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为引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攻坚克难,狠抓落实,为塑造创新驱动发展新优势,谱写绿色发展新篇章,推动富美新同安全方位高质量发展超越不懈奋斗!
以上报告,请予审查。
附件:
厦门市同安区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表
指标名称 |
计算 单位 |
2020年 完成数 |
同比 增长 (%) |
完成 计划 (%) |
2021年 计划 |
同比 增长 (%) |
1.全区生产总值 |
亿元 |
591.21 |
7.9 |
113.5 |
640 |
8.0左右 |
2.农业总产值 |
亿元 |
23.2 |
2.9 |
114.9 |
24.6 |
5 |
3.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
亿元 |
278.13 |
8.5 |
101.1 |
315 |
8.5 |
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 |
亿元 |
1097.96 |
6.8 |
100.7 |
1230 |
11 |
4.财政总收入 |
亿元 |
104.26 |
3.3 |
100.3 |
108 |
6 |
其中:区级财政收入 |
亿元 |
26.26 |
2.3 |
92.8 |
27.8 |
6 |
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
亿元 |
低于全市平均水平 |
—— |
高于全省全市 平均水平 |
||
6.合同利用外资 |
亿元 |
34.6 |
10.1 |
222.5 |
26 |
—— |
7.实际利用外资 |
亿元 |
18.9 |
15.8 |
132.6 |
22.5 |
15 |
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
亿元 |
394.64 |
8.1 |
132.9 |
420 |
8 |
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
元 |
51775 |
3.9 |
增幅达到全市平均水平 |
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
|
1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
元 |
24619 |
7.3 |
增幅达到全市平均水平 |
27631 |
8.5 |
注:2020年数据均为预测值。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