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 引 号:XM05100-03-03-2022-001
- 备注/文号:无
- 发布机构:同安区人民政府
- 公文生成日期:2022-03-04
各位代表:
受区人民政府委托,现将同安区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提请区十八届人大一次会议审查,并请区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今年以来,全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部署要求,在区委的坚强领导、区人大的有效监督和区政协与社会各界的支持下,全区上下同心协力,围绕区十七届人大六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牢固树立“抓经济促全局”理念,认真落实“七以七为”部署要求,统筹抓好“五促一保一防一控”工作,努力克服突发疫情和经济下行带来的不利影响,全区经济呈现稳定增长态势。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疫情阻击迅速有力。同安区作为此次厦门疫情的主战场,面临疫情核心区新民镇人口密度大、外来人口多、传统工业密集的重大挑战。在党中央、国务院以及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同安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孙春兰副总理在厦门调研时的工作要求,围绕“快、严、细、实”,用12天时间达成社会面确诊病例“零新增”,实现“80%以上病例框定在首发病例镇域”“无外溢其他省病例”。
二是经济发展量质并举。面对9月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在坚持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两手抓”方针和助力企业复工复产政策的支撑下,全区经济恢复良好。全年GDP增长6.8%,全区生产总值、实际使用外资、财政总收入等6项指标完成年度预期计划,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合同使用外资等4项指标基本达到年度预期计划。
三是产业转型提速增效。大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动发展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持续提高。全面完成国有企业公司制改革。创新驱动持续强化,厦门科学城落户环东海域同安新城,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10家、“三高”企业77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增至304家,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8.6%;新增省市级企业技术中心5家,新增国家专利授权4253件,同比增长18.7%;修订上市扶持政策,新增东亚机械、固克节能和嘉戎技术等上市(含过会)企业。
四是营商环境提升显著。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和审批制度改革,实现99%以上行政审批事项和公共服务事项网上办理、84%以上的事项全流程网办,“银城商事通”商事登记一趟搞定,全市首创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镇(街)“帮代办”。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建立全天候企业服务保障机制,“全馨办”帮代办服务经验全省推广。举办首届同安企业家日系列活动。新增登记商事主体2.4万户,同比增长30.7%。
主要领域执行情况:
(一) 疫情阻击迅速有力
狠抓抗疫保障民生。创新运用“防疫一张图”,构建扁平化指挥体系和一体化防控网络;核酸检测高效开展,共开展10轮全员核酸检测和2轮重点区域核酸检测,累计核酸采样超1000万人次;防疫物资保障到位,全力保障30余种防疫物资发放,发放量累计超过550万件;建立健全网格化管理机制,全区划分725个网格,驻点包保干部、政法干警、医务人员、网格员、志愿者等各类力量4200余人。全力保障民生需求,多举措稳价保供,保障群众就医需求。
常态化疫情防控持续推进。强化“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工作机制。完善疫情防控应急预案,建立健全常态化监测预警、平战结合转换机制。疫苗接种有力推进,建立“三集中一统一”工作模式,累计接种超177.2万剂次、全程接种超80.7万人。补齐公共卫生短板,强化医疗卫生专业队伍和疾控人员力量,建立医疗卫生专家库和流调队伍。深化社区网格化管理,重新划分全区网格,面向社会招聘本科以上学历网格员560名。
(二) 产业结构更加优化
复工复产保驾护航。加大助企纾困力度,出台《关于疫情防控期间援企稳岗的若干措施》等政策,发放灵活就业社保补贴共2890万,区属国有企业累计减免租金891.8万元。推动惠企政策落到实处,兑现惠企资金9.3亿元,发放应急还贷资金30.7亿元,为企业和个人减税降费超5亿元,惠及企业3323家(次)。
工业经济韧劲彰显。826家规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值1192.6亿元,增长6.7%,实现增加值293.2亿元,增长4.7%。重点企业支撑显著,百路达、呼博仕、太平货柜等产值前20名企业同比增长23.6%。新增企业拉动有力,147家规下转规上及新投产企业增长105%。重点产业链集聚发展,6条重点产业链规模不断扩大,其中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与新能源、高端机械制造产业链分别增长42.5%、23.8%、23.8%。
第三产业加速转型。“吃住行游购娱”系列促消费活动持续深入开展。商贸业快速增长,在鑫同玺、京东东和等龙头企业及华彬快消、信达矿业等新引进企业的拉动下,实现批零销售额1921.6亿元,增长51.6%;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94.8亿元。直播经济、夜间经济等新业态新模式加快发展,限上网络商品零售额增长2.2%,占限上社零总额76.9%。旅游业逐步复苏,智选假日酒店、汉景酒店等酒店投入运营,全区接待游客612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82.2亿元,住宿业、餐饮业营业额分别增长28.2%、13.4%。
农业发展持续壮大。预计实现农业总产值22.8亿元,增长8.3%,位居全市第一。闽台农业融合发展产业园引进培育台资农业企业12家,莲花古厝里等12个现代农业招商项目落地、签约,傲农嘉烨兴生猪养殖场等3个项目竣工投产。新增五显镇明溪村高标准农田650亩,正心、馨农丰、和平兴农设施等3个大棚项目建成。强化粮食安全保障机制,发放种植晚稻资金补助48.2万元,加强粮食储备管理。
(三) 有效投资持续扩大
招商引资持续发力。依托厦门大学百年校庆全球校友招商大会、第四届数字中国峰会、“九八”投洽会等系列活动,借力梅花基金、德韬资本等产业引导基金,引进一批带动性强、发展前景好、强链补链的优质项目签约落地。新设外资项目61个,实现合同使用外资24.9亿元、实际使用外资22.8亿元。华润啤酒小镇、绿发抽水蓄能文旅项目、明略科技等近60个项目对接签约;中交四公局区域结算总部、腾讯云区域总部、厦门时代等一批世界500强、央企、上市公司投资项目落地。
项目建设加速推进。固定资产投资增幅高于省、市平均水平。94个省市重点项目实现投资692.7亿元,完成年度计划167.1%。宝龙旭辉城等77个项目集中开工建设,京东厦门电子商务产业园等32个项目集中竣工建成。新增“五个一批”项目109个,总投资988.4亿元,第二季度综合考评位居全市第一、全省第八。第二外国语学校高中部等553个政府投资项目顺利推进,实现投资82.7亿元。推动6宗区级用地出让。
征拆工作强劲有力。全区115个项目完成土地征收7005亩,位居全市第二,房屋征收150万平方米,位居全市第一;实现交地6022.2亩,房屋拆除157.7万平方米。其中,15个省市重点项目完成土地征收4931.3亩,房屋征收125.2万平方米,综合考评位居全市第一;实现交地4715.3亩,房屋拆除128.2万平方米。环东海域同安新城和同翔高新城同安片区等两个重大片区共完成房屋征收120万平方米,新拓产业用地3600亩,为推进新城建设提供强力载体支撑。
(四) 城市发展加快步伐
交通网络更加完善。完善“五横四纵”快速路体系,构建立体交通格局。同安进出岛通道先导段、轨道6号线涉铁段、国道324复线(同安段)二期完善工程等项目开工,福厦高铁进岛联络线(同安区)、轨道4号线等项目加快建设,同安东路(同新路-同安大道段)等项目建成,同翔大道全线通车。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完成14条道路及安保设施改造、4座桥梁工程以及10条道路路灯工程建设。
新城建设稳步推进。环东海域同安新城实现投资70亿元,美峰花园安置房一期等18个项目开工,同安一中滨海校区高中部等12个项目竣工,新经济产业园、现代服务业基地(丙洲片区)等重点项目加快建设;全面推进厦门科学城规划建设,科学城I号孵化器落地,16家企业入驻中关村大学科技园联盟成果转化基地。同翔高新城同安片区实现投资97亿元,洪新路(同安东路-同翔大道段)综合管廊项目一期等14个基础设施项目、布塘小学等3所学校以及龙秋公寓等4个保障性住房项目有序推进,全市最高端的火炬高新实验学校落地,华尔达智能制造、海辰电池总部等11个产业项目开工,京东厦门电子商务产业园、火炬石墨烯新材料孵化基地等13个产业项目竣工。
老城改造提速增效。启动旧城有机更新方案规划,打造历史文化名城重点片区。完成杜桥片区老旧小区等16个项目改造,完成城西市场等6个市场改造。推动古庄中路等6个打通断头路项目开工。改造新增园林绿地95公顷、绿道建设11公里,建成开放5处“口袋公园”。推动同安工业集中区等5个正本清源项目开工,完成10.7平方公里正本清源改造。新增城镇污水管道21.3公里,推动同安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和洪塘污水处理厂一期建设。
乡村振兴持续发力。重点提升打造4条乡村振兴动线、22个省市级试点示范村,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7564元,同比增长12%。乡村旅游多点开花,莲花镇获评第一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军营村入选国家“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汀溪镇入选省“全域生态旅游小镇”。建设宜居农村,完成15座农村公厕和128个自然村的农村污水提升治理,完成既有裸房整治1508栋和西湖塘里等7个美丽乡村考核,巩固拓展省级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区成果。打造新时代乡村人才高地,开展“人才服务月”等活动,鼓励360余名大学生支援乡村振兴,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训756人次。积极探索推进村级议事协商路径,军营村被列入全国村级议事协商创新实验试点单位。
(五) 民生福祉有效保障
民生资源供给不断优化。优化教育资源分配,推进文笔塔学校、兴国幼儿园扩建等20所学校开工建设,第三实验小学凤祥校区等12个学校项目竣工,新增学位10710个;实施“名校跨岛”和“提质开放”行动,上海世外、新教育等两个教育品牌签约落地,厦门市教科院附属学校、五缘第二实验学校等“名校跨岛”项目加速推进。加强文化保护传承,基本完成庶安楼、同字厝、颜青云故居等修缮工作,新增3名省级非遗传承人。积极推进文化惠民,完成人民体育场改造和历史陈列馆(一期)建设,抓好镇村全民健身场地建设及修缮,积极开展庆祝建党100周年文艺晚会、莲花褒歌比赛、全国青少年帆船联赛等系列文体活动。
社会保障不断完善。强化医疗保障水平,加快推进环东海域医院、五显卫生院等12个项目建设;第三医院划归市级管理,引进北京中日友好医院“林江涛名医工作室”,并挂牌成立福建中医药大学呼吸病研究所。完善拓展养老体系,实现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率100%,泰康之家鹭园医养健康综合体基本建成,后炉社区等5个居家养老服务站投用。强化住房保障,新增保障性住房近5000套。强化社会救助工作,精准帮扶特困人员199人、低保户2495户、残疾人7311人次。
多层次人力资源集聚。落实全市“三个七”引才计划,引进重点产业紧缺人才51人、高校毕业生4805余人、柔性引才861人。积极组织招聘活动,开展人才“春风行动”等现场招聘会,组织企业赴云南、贵州等地招聘。实现失业人员再就业9920人,发放各类补助资金1.75亿元。
(六) 社会治理持续加力
文明城市推进建设,深化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建设,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全国试点区建设,持续创建省级文明城区。深化垃圾分类、“两违”等多方面城市治理,积极推动“摊规点”、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建设等项目落地见效,城市综合管理考评位居全市前二。强化安全生产整治,推进建立“专家库”机制,排查隐患15622条。完善信用体系,推进信用审查前置政策补贴、行政审批、评优评先,强化企业信用监管。高水平建设“平安同安”,进一步推进“雪亮工程”建设,建成启用滨海智慧警务中心,推进9个派出所和交警大队“议理堂”驻所公证调解室建设。信访“治重化积”化解率达96.6%。
(七) 生态环境建设有力
污染防治强力攻坚,开展三轮守护蓝天百日攻坚专项行动,持续提升扬尘污染治理水平,空气质量综合指数排名全市第一,优良率100%。开展全面消除劣五类水体专项行动,国、省控断面100%达标,隘头潭国控点水质连续6个月排名全国前30。强化建设用地和农用地土壤污染防控,督促企业开展建设用地土壤污染整治。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开展水生态产品价值核算,探索建立碳排放补偿机制。同安生态产品市场化改革试点精准治污项目建设顺利。节约集约用地、地灾防治与生态修复方面均位居全省第一。
二、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预期目标和工作重点
2022年,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一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我区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以及省委、市委工作要求,深入贯彻执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坚持发展”“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的要求,不断巩固抗疫成果,牢固树立“抓经济促全局”理念,加快构建现代化经济体制,努力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上展现更大作为,推进富美新同安全方位高质量发展超越。
2022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财政总收入、区级财政收入均增长8.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幅高于省市平均水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5%。
为力争完成2022年主要预期目标,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强化疫情防控,持续巩固疫情阻击成果
围绕“提升日常能力,迅速平急转换”,完善疫情防控应急方案,健全监测预警多点触发网络,强化村(居)网格管理,建设权责清晰、体系健全、运转高效、保障有力的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体系,深化平急转换机制。严格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各项措施,巩固深化“三级联防”,强化提升“十个率先”,加快推进“百家示范”,夯实全社会联防联控基础和能力。加强科技创新赋能,用好“防疫一张图”与疫情防控一体化平台,提升信息化高效处置水平,完善闭环管理。抓实新冠疫苗接种,推进3-11岁、60岁以上人群和加强针疫苗接种工作,提高各群体疫苗接种覆盖率,筑牢全民“免疫长城”。
(二)加大要素保障,助力产业转型升级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依托厦门科学城建设,聚集建设一批高能级创新主体,着力引进一批人工智能、生命健康、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新型研发机构和未来产业项目,强化产学研融合,以点带面,带动区域创新。强化创新驱动能力,力争培育“三高”企业60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50家、省级以上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0家,推动网易数字产业中心等重要创新平台载体早日建成。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培育壮大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型数字产业,深入推进企业“上云用数赋智”行动,加快一批数字经济示范应用场景建设,着力推进数字小镇规划建设,加快推动厦门数字工业计算中心等重大项目开工。
加速推进产业体系建设。围绕“4+4+1”产业体系,以“链主”企业为抓手,引进培育上下游配套应用企业,做好产业建链、延链、补链、强链工作,打造高端引领、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产业链条。聚力打造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发挥环东海域同安新城、同翔高新城同安片区等平台聚合作用,推动凤南、祥平西等片区开发建设。梳理盘活传统产业园区和低效用地,淘汰落后产能,提高工业用地集约利用率,为迭代优质产能提供发展空间。
助力工业提质增效。加快产业转型升级,鼓励传统制造业“机器换人”,建设一批“黑灯工厂”“灯塔工厂”“智慧车间”,实现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发展。狠抓产能“增减两头”,加强企业走访摸排,力促保沣实业、太平货柜、金牌厨柜等有增长潜力的企业满负荷生产,加大对预期减产企业的关注和扶持力度,推动厦门时代、海辰锂电、福致、华彬功能饮料等企业尽快投产形成增量。壮大本土潜力企业,加大对潜力企业的政策、金融支持,利用闲置边角地解决企业增资扩产用地问题,全力扶持企业做大做强。
聚力三产活力释放。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促进消费提质扩容。深入挖掘消费潜力,提升钟楼、乐海等商圈品质,加快推进爱琴海双MALL、宝龙旭辉城等大型综合体建设,深化“同安乐购”常态化促消费活动,打造“活力同安湾”夜经济特色品牌。持续壮大文旅产业,推动方特、璞嘉华等酒店尽快投入运营,争创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发展直播电商新经济,继续打造工业集中区、环东海域同安新城、莲花抖音小镇三大直播基地,不断完善“互联网+”消费生态体系。
着力发展特色农业。继续强化现代化农业建设,加快百利农业科技园二期等8个项目落地投建,继续推进五显镇后垄村1000亩高标准农田和一批设施农业大棚项目建设,持续推进三角梅交易集散中心和厦门同安闽台农业融合发展产业园建设。深化粮食安全责任制,确保粮食种植面积基本稳定在3.3万亩以上,加快新增16家粮食应急供应网点。
(三)加力有效投资,持续增强发展后劲
加快推进项目建设。强化“五个一批”项目推进机制,围绕“十四五”重点发展方向,不断滚动生成一批对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强劲支撑作用的重大项目。强化各类要素保障,推动抽水蓄能电站等一批省市重点项目建设。做好产业项目建设,推进呼博仕、海福盛等6个项目开工,力促优尔智能、容大科技等13个项目建成投产,加快趣店金融园、冠烽医疗等23个项目建设进度。强化政府投资项目前期论证,提升项目的社会与经济效益,重点推进老旧小区改造等623个政府投资项目建设。推动古庄地块、城南片区地块等4宗商住用地和多宗工业用地出让,推进汀溪、城北、城南、西湖片区成片开发前期工作。
持续强化征地拆迁。围绕重大项目落地,加快环东海域同安新城、同翔高新城同安片区等重大片区新一轮整村搬迁工作。推进省市重点项目征拆,加快祥平地铁社区、轨道平衡用地收储和交地工作,以及同安进出岛通道等基础设施配套工程的征拆工作。推进区级发展项目征拆,推动完成城北、城南片区等地块收储,推进教育用地和打通断头路项目征拆工作。
招大引强促成效。坚持科学精准招商,充分发挥环东海域同安新城“三谷”、同翔高新城同安片区等平台载体的空间及要素优势,围绕“4+4+1”产业链群和厦门时代等重大项目上下游产业链,梳理形成招商项目目标清单,主动出击、招大引强。紧盯中高端产业,招引及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企业;围绕“高”“新”,引进一批科技型项目落地科学城。注重招商引资成效,力促灿星厦门未来音乐城、腾讯云启生态圈、中绿集团莲花乡村振兴项目等一批重点在谈项目落地。
着力推进招才引智。做大做强人才创业园,在环东海域同安新城设立人才创业园二期,精准对接国家、省、市重点人才工程,扩大人才存量。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力度,围绕智能制造、生物医药等重点领域,争取引入科技创新高素质人才。发挥企业引才主体作用,动员同安社会力量助力招才引才,加强高校毕业生引进强度,持续吸纳优秀人才。
(四)统筹城乡建设,优化提升城市建设
完善综合交通体系。加快立体交通建设,推动同安双溪大道、厦门北站至同翔高新城智轨交通、晋江至同安高速公路厦门段(环厦高速)、美峰客运码头等项目前期工作,力促同安进出岛通道、轨道6号线集美至同安段等项目开工动建,轨道4号线、福厦高铁(同安段)、福厦高铁预留通道(同安段)、国道324复线(同安段)二期完善工程等一批重要交通项目建设。推进县道416示范路等10条“四好农村路”建设,推动一批公路及安保、路灯、桥梁等配套设施项目进行。
持续加快新城建设。依托环东海域同安新城和同翔高新城同安片区,着力打造产城人融合的岛外发展大“扇面”。加快环东海域同安新城建设,以“三谷”为抓手推进厦门科学城同安片区规划建设,力促厦门生物医药创新研究院、京东人工智能数字经济产业基地等首批科学城重点项目尽快落地,加快建设中关村大学科技园联盟成果转化基地,推动科学城I号孵化器尽快投入使用;大力推动滨海九路(同集路-美溪路段)等市政基础设施、西柯安置房等公建配套、泰亘信智能制造基地等产业项目建设。加快同翔高新城同安片区建设,依托金砖国家创新基地建设,聚力引进新材料新能源、高端机械制造等金砖国家项目;推进B项目用地1400亩征拆工作;推动海辰锂电110kV专用变及进线、同新路(五显-同翔大道)改造等一批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洪塘安置房、龙泉中学等22个社会事业项目建设。
积极推进老城改造。重点推进历史文化名城重点片区建设,实现老城有机更新。加快老旧小区改造工作,重点实施银华小区、岳口小区等70个共6000户老旧小区改造,城西社区试点建设“完整社区”。打造提升老城商业区,加快建设钟楼商圈、老城夜间经济示范街区等一批高品质商业综合体。加快打通瑶江路(阳翟二路-滨海西大道)、城北六号路南段(古庄新城-环城北路)等5条断头路,统筹停车场(位)资源。推动全区81平方公里46个片区正本清源改造项目。
深化提升乡村振兴。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持续推动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体制改革,努力实现生态美、产业旺、百姓富。推动农民转产增收,盘活村集体发展用地,深化“跨村连带”等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进一步做强做优村集体经济。提升乡村生态环境,梯次推进“绿盈乡村”建设,持续实施“一革命四行动”,推动727个自然村农村污水提升治理任务。进一步夯实人才根基,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训及激励计划,大力引进农业高层次人才、产业人才和柔性人才。深化培育文明乡风,继续深化移风易俗激励机制建设,深化传承弘扬优良家风活动。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深入开展“整镇(街)推进、整区提升”示范创建活动。
(五)聚力社会事业,夯实民生保障基础
优化公共服务供给。优化教育资源供给,着力打造15所市级“智慧校园”达标校,加快推进第二外国语学校高中部等40个项目建设,保障双溪学校、同翔高新城实验小学等8个项目开工动建,力促西湖中小学等23个项目竣工投用,力争新增学位1.2万个;努力构建“广覆盖、保基本、有质量”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优质发展。深化文体事业建设,传承弘扬闽南文化和非遗文化,加快建设历史陈列馆(二期)项目,推进厦门华强文化科技产业园区建设,开展农村公益电影放映等系列文化惠民活动,重点打造“莲花褒歌演唱团”文化品牌。
兜牢社会保障底线。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力促环东海域医院建成投用,加快莲花卫生院等医疗项目建设;持续推进总医院“六大中心”建设,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持续抓好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工作,做到应保尽保。大力推动养老服务业发展,拓宽家庭养老床位建设试点范围,实施农村幸福院质量提升三年行动。筑牢社会救助兜底保障底线,建立低收入人口信息资源库,持续推进“大病医疗救助保险”。促进困难群体就业,落实“112”服务机制,通过灵活就业社保补贴和开发公益性岗位等措施促进困难群体增收。健全完善未成年保护体系,进一步推动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逐步向“物质+服务”的“发展型”转变。
(六)推进社会治理,全力提升群众幸福感
深化文明城市建设,争创省级文明示范区,完善“文明实践岗+邻长制”模式,深化“爱心四季”各类主题爱心活动,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同安样板”。深化城市综合治理,推进治违控违机制建设,统筹推进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二期建设,打造“大城管”治理格局。抓牢安全生产,进一步推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严执法、强攻坚、促提升”专项行动等工作,实行安全生产“网格化”管理,落实隐患闭环管理。加快信用体系建设,开展“信易+”守信激励,实现守信容缺受理型信用承诺在行政审批领域真正落地。深化区对镇财政体制改革,持续推动基层放权赋能,激发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活力。深入推动军民融合产业发展,加速“军转民”“民参军”项目落地,争创省双拥模范城(区)六连冠。
(七)坚持绿色发展,打造高颜值示范区
持续推进中央生态环保督察问题整改。持续开展守护蓝天百日攻坚行动,持续深化PM2.5和臭氧协同治理,加强扬尘污染防治工作。持续开展流域综合治理,加快实现埭头溪、官浔溪和龙东溪三条流域断面消除劣Ⅴ类水体的目标;推动三条流域两岸绿道景观项目规划,力争早日实现岸绿景美;做好141个农村饮用水源地“划、立、治”。确保土壤环境质量继续保持稳定,强化建设用地和农用地污染防控,扎实做好医疗废物规范化管理。大力推动绿色发展,推动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进行,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探索和建立碳排放工作机制;严格落实能耗“双控”,坚决遏制“双高”项目盲目发展。推动生态产品市场化改革试点工作,力争埭头溪中下游周边环境治理工程早日竣工,生态产品认定、交易、经营机制逐渐完善。
主任、副主任、各位委员,站在“两个一百年”的交汇点、迈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路上,我们将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深入贯彻执行中央、省、市的工作部署,在区委的正确领导下攻坚克难、锐意进取,努力完成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为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福建篇章做出同安新的更大贡献!
以上报告,请予审查。
附件1
厦门市同安区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
指标名称 |
计算 单位 |
2021年 完成数 |
同比 增长 (%) |
完成 计划 (%) |
2022年 计划 |
同比 增长 (%) |
1.全区生产总值 |
亿元 |
640.4 |
6.8 |
100 |
700 |
8以上 |
2.农业总产值* |
亿元 |
—— |
8.3 |
完成 |
25.6 |
3 |
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
亿元 |
293.2 |
4.7 |
93 |
329 |
9 |
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 |
亿元 |
1192.6 |
6.7 |
97 |
1323 |
12 |
4.财政总收入 |
亿元 |
112.1 |
7.5 |
104 |
121.2 |
8.5 |
其中:区级财政收入 |
亿元 |
30.7 |
16.8 |
110 |
32.9 |
8.5 |
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
亿元 |
—— |
13.1 |
完成 |
高于全省全市 平均水平 |
|
6.合同使用外资 |
亿元 |
24.9 |
—— |
96 |
24.5 |
—— |
7.实际使用外资 |
亿元 |
22.8 |
20.8 |
101 |
23 |
持平 |
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
亿元 |
394.8 |
0.1 |
94 |
453 |
8 |
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
元 |
56461 |
9.1 |
完成 |
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
|
1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
元 |
27564 |
12 |
100 |
30185 |
8.5 |
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表
注:农业总产值为预计值
附件2
名词解释
1.三集中一统一:集中调度、集中保障、集中接种、统一接送。
2.口袋公园:也称袖珍公园,指规模很小的城市开放空间,常呈斑块状散落或隐藏在城市结构中,为当地居民服务。
3.三级联防:区级统筹指挥,构建扁平化防控体系;镇街协同并进,落实常态化防控任务;村居和各行业做好关口末端落实,强化网格化防控管理。
4.“4+4+1”产业体系: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家居智造、现代流通、食品与都市现代农业等4个支柱产业;生物医药与健康、新材料与新能源、高端机械制造、新文旅等4个战略性新兴产业;新经济产业。
5.黑灯工厂:智慧工厂,无须人工操作、即使关灯也可运行。
6.灯塔工厂:由世界经济论坛和麦肯锡咨询公司共同遴选“数字化制造”和“全球化4.0”的示范者,是最具科技含量和创新性的工厂。
7.智慧车间:通过网络及工业软件系统将自动化加工设备进行组网以实现互联互通,并智能感知生产状况、原材料等生产信息,实时进行数据传递、共享和分析,从而实现自动决策和精确执行命令的精益管理车间。
8.能耗“双控”: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