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 引 号:XM05100-03-03-2025-001
- 发布机构:同安区人民政府
- 公文生成日期:2025-02-24
各位代表:
受区人民政府委托,现将同安区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提请区十八届人大四次会议审查,并请区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今年以来,同安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省委深化拓展“三争”行动和市委“快字当头提效率、机关带头转作风”专项行动部署要求,深入开展区委“四个年”活动,全力抓经济促发展。主要体现以下特点:
经济运行企稳回暖。启动同安区“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完成基本思路编制。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801.27亿元,实现跨越一个百亿,同比增长7.2%,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4.2%,地区生产总值、规上工业增加值等6个指标完成或基本完成年初预期计划,批零销售额等6项指标占全市比重进一步提升。
市场信心全力提振。全面落实“两重”“两新”政策,争取超长期国债资金支持2.43亿元,撬动13.92亿元资金投入设备更新,带动以旧换新消费超20亿元。加力实施存量政策和一揽子增量政策,建立中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全力巩固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基础。全区新增市场主体超2万户,新增“四上”企业超200家。
新旧动能加快转换。新质生产力持续发展,建潘鲲鹭研究院上榜全国首批新质生产力企业榜单,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比近35%,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净增143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增至24家,有效发明专利同比增长36.2%,增幅位居全市第一。海洋经济持续发展,省级在建项目超序时进度30个百分点。数字经济持续培育,推动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改造157家。
改革试点全力推进。国企国资改革有力推进,区国控公司获AA+信用评级,全市首个公共建筑屋顶用于开发建设分布式光伏项目落地。加快盘活低效用地,正式启动第一批低效用地试点开发。探索建立消费环境协同治理机制,全省首创消费环境协同治理中心。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编制“综合查一次”清单。
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政务服务不断提效,全国首创“集成式办税云枢纽”,率先全市实行“四证同发”,葛兰瑞克成为全市首宗“交地即整体开工”项目。民营经济焕发活力,京东东和等5家企业入选2024年福建省民企100强。人才引育深入实施,全市首创国际化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引育高层次人才200名。
对外交流不断强化。两岸融合深入推进,台胞之家挂牌成立,举办涉台交流活动40场;成功创建国家级台湾农民创业园,全省闽台产业园建设成效评估连续三年位居前三。区域协作深入开展,深化对口支援、东西部协作和新时代山海协作。
主要领域执行情况:
(一)产业结构持续优化
工业支撑更加强劲。工业运行持续回暖,举办制造业发展大会,编制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县域重点产业链持续发展,新能源产业加速集聚,产值同比增长46%,厦门时代投产,新能安二期落地开工,海辰储能获评全国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示范企业;预制菜产业持续发展,燕之屋、海福盛等项目投产,全国首个以地区冠名的“东南预制菜产业发展指数(同安指数)”正式发布。
三产潜能持续释放。全力提振消费热度,2024厦门国际啤酒节主会场落地同安、带动“啤酒+”消费近亿元,爱琴海购物中心正式开业。文旅经济持续升温,举办文旅经济发展大会,草莓音乐节落地环东云谷,全区接待游客数、旅游收入分别同比增长16.1%、17.3%。金融业持续壮大,宁德时代溥泉碳中和基金、赛富金钻二期基金签约,基金湾区落地基金规模超350亿元。
都市农业高质量发展。农业生产整体稳定,完成全年粮食播种总面积32704亩、油料播种总面积6805亩、大豆播种总面积1169亩,种植业产值同比增长5.3%。农业设施稳步推进,新增高标准农田3470亩、设施大棚2160亩。特色农业发展壮大,“褒美进士芋”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获准注册,实现厦门近十年来地理标志商标增长“零”的突破。
(二)项目推动更加有力
项目储备持续强化。项目策划扎实推进,策划生成同翔高新城中心医院等339个总投资2094亿元项目,14宗1722亩产业项目用地完成出让。招商引资精准发力,持续开展“大招商、招大商”,开展招商考察41批次累计124天,推动实证储能研究院等68个重点招商项目签约和落地,总投资超381亿元。
项目建设持续提速。投资结构加速调整,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83亿元,其中工业投资占比60%、较去年同期提升16个百分点;呼吸健康产品智能制造等186项总投资210.68亿元的项目实现“开工即入统”,官浔溪(环东海域新城段)综合治理等项目持续推进,92个省市重点项目完成计划投资180%以上。
要素保障持续加力。征地拆迁快速推进,完成交地1302亩、房屋拆除13.8万平方米,省市重点项目征拆工作综合考评位居全市第一。强化项目资金保障,争取上级资金近40亿元,发行一般债券2.2亿元、专项债券23亿元。优化政府投资管理,修订区级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办法,切实推动“项目等资金”。
(三)城乡建设步伐加快
片区建设加快推进。滨海新城方面,全面完成新城工作承接,组建同安滨海新城指挥部;科学城“三谷”等核心园区新增入驻企业约300家,I号孵化器新增转移转化重大关键技术23项。同翔高新城(同安片区)方面,碳飞复材等22个项目开工动建,海辰二期等7个项目竣工。西湖片区方面,举办西湖片区规划方案国际竞赛活动。祥平西片区方面,聚焦食品饮料等领域打造新消费产业园,华润一期投产,宝钢包装签约落地。
城市品质持续提升。古城更新深入实施,全力打造古城历史文化街区,策划生成总投资10亿元的古城更新项目,打造“古韵同安”非遗研学和“溪游同安”等特色文旅项目。市政改造持续推进,新增正本清源改造4.5平方公里,新改建供水管网3.15公里、绿道11.1公里。城中村治理统筹推进,第一批6个试点村完成建设,第二批9个试点村建设有序推进。
乡村振兴全面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全力推进,围绕“3+6+7”发展路径,策划生成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项目77个;打造“稻香上陵”“田园竹坝”“休闲顶村”等乡村旅游试点样板,三秀山村获评省“金牌旅游村”,莲花镇上陵村,五显镇四林村获评福建省美丽休闲乡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推广“土地流转+优先雇佣”等强村富民路径,后宅发展用地项目开工,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同比增长5.9%。
(四)民生福祉不断增进
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教育资源优化提质,兴贤中学等6所学校竣工,新增学位9540个,新教育学校获评首批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校,再次荣获教育“两项督导”“双优秀”佳绩,创建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和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顺利通过省级实地评估。医疗服务更加完善,苏颂医院实现基础学科全面开诊,美林、祥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正式运营,莲花卫生院新址整体完工。文体事业蓬勃发展,举办莲花褒歌比赛、国际铁人三项挑战系列赛等文体活动超百场,完成紫荆国家级体育公园和29处近邻运动场建设。37个为民办实事项目顺利完成。
社会保障统筹有力。就业服务持续发力,举办线上线下招聘会138场,累计提供就业岗位3万余个,发放各类援企稳岗补贴6500余万元,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2.1万人。持续强化兜底保障,精准帮扶困难对象5126(户)人次,发放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救助金1.14亿元。“一老一少”服务不断提升,五显片区养老地块完成出让,全市首创聘任检察官兼任未保站法治副站长,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99.5%,位居全市第一。
社会治理效能提升。社会安定稳固有序,初次信访问题一次性化解率达98.4%,刑事类警情同比下降24.2%。安全基础不断夯实,深入开展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及各类安全生产专项行动,排查整改各类问题隐患近1.7万条,全区生产安全事故指标实现“双下降”,安全风险指数全省83县(市、区)排名第十。
生态环境更加优异。生态文明建设“厦门实践”持续深化,西溪入选省级美丽河湖,同安湾入围国家级美丽海湾提名案例。环境质量持续提升,空气质量综合指数2.18,饮用水水源地、主要流域国控和省控断面、小流域省控断面水质均实现100%达标。绿色经济深入实施,完成海辰储能低碳工业园试点创建和白交祠低碳社区、金牌厨柜产业园低碳工业园等3个低碳试点提升。
各位代表,刚刚过去的一年是极具有挑战的一年,面对多重挑战交织、多重问题叠加的复杂局面,全区上下坚定信心、奋力攻坚,经济社会保持平稳健康发展。但也要清醒认识到,当前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难题:经济发展仍处于结构调整的攻坚期,受潜在关税调整影响出口预期、房地产市场持续深度调整、投资后劲不足等因素影响,回升向好的态势还需巩固;财政收支预计持续紧平衡;教育、医疗等优质公共服务供给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将通过深化改革和推进高质量发展加以解决。
二、202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预期目标和工作重点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特别是在福建、厦门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以及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区委区政府工作要求,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切实推动“十四五”规划圆满收官和“十五五”规划高标准编制。
2025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5%左右;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以上;财政总收入、区级财政收入均同比增长4%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5%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总量411亿元以上;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经济发展水平。为力争完成2025年主要预期目标,重点做好以下四个方面工作:
(一)聚焦转动能,推动产业提质增效
强化科技创新驱动。增强厦门科学城“创新核”功能,健全全链条产业育成服务体系,支持Ⅰ号孵化器、未来产业园等园区引进更多科创企业,培育创建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和新型研发机构。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大力培育一批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及技术创新示范企业。
壮大县域重点产业链。释放新能源聚集效应,重点发展动力电池、储能电池制造,提前布局新兴电池技术,聚焦新能源产业链上下游配套及应用关键环节,推动中能瑞新等项目加快建设、厦门时代等项目全面达产。提升发展预制菜产业,加快建设时尚消费品(食品)特色产业园,立足闽南地域特色,提升产业附加值和企业竞争力,推动华润二期实质落地。
助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持续推进“智改数转网联”,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数字技术,赋能水暖厨卫、健身器材、纺织服装等传统特色产业。推动服务型制造融合提升发展,引导家居智造、机械制造等传统产业向“产品+服务”模式升级,发展定制服务、场景解决方案等新业态,鼓励传统产业企业增资扩产、提升亩均效益。
提质发展现代服务业。以服务先进制造、智能制造为重点,引导科技服务、信息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高端化、融合化发展。做大新文旅产业,推动滨海新城、历史古城、生态乡村等旅游资源有机串联,策划举办新春踩街等系列文旅活动,推动美图美术馆等文旅项目实质落地。以基金湾区为载体做优金融服务,依托市区产业引导基金、产业龙头资本和专业基金管理机构,着力打造与辖区重点产业布局相匹配的基金矩阵。
前瞻性布局未来产业。强化对未来产业研究分析,把握全球产业链重构和国内推动新型工业化机遇,结合本区资源禀赋培育布局新风口、新赛道产业。因地制宜发展低空经济,强化龙头链主企业精准招引,聚焦滨海新城及中洲岛、北部山区等重点区域,积极策划一批无人机应用场景,谋划建设低空经济基础设施项目。
(二)聚焦扩内需,加速积蓄发展后劲
提振发展内生动力。进一步激发消费潜能,举办同安消费节等促消费活动,支持宝龙广场等商圈进一步聚集人气,大力发展首店经济、夜间经济等新兴消费。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围绕新能源、新消费等重点产业链群深化产业链精准招商,重点围绕城市更新等领域持续谋划一批投资规模30亿元以上的重特大项目,全力推动电化学储能等大项目建设;做好项目用地保障,统筹用地储备,加快批而未供土地处置,大力盘活低效用地与闲置土地。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深化投融资改革,积极策划专项债作为资本金的项目,统筹用好保障性住房再贷款、专项借款等政策性金融工具拓宽资金来源。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有序推进房票制度落实。深化国企国资改革,推动国企开展评级和发债,适时推进闲置安置房以及古城片区、三馆一院资产的有效盘活。扎实推动两岸融合,大力拓展台湾居民居住证在同安应用场景,持续优化涉台服务保障。深化政务服务改革,进一步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全力推进一体化公共数据体系建设。
持续激发市场活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积极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进一步推动存量政策和一揽子增量政策红利释放。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持续健全完善民营企业常态化沟通交流机制,举办企业家座谈会等活动。优化中小企业融资服务,常态化高效运行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机制,依托“信易贷”、市区两级技术创新基金和增信基金等平台工具助力企业增产增效。
(三)聚焦提能级,提升城市综合承载力
统筹推进片区建设。完善“大交通”体系,推进晋同高速采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实施,推动集隆路(同宏南路-同集路)提升等项目开工。深化“两个新城”产城人融合发展,有序推进同翔高新城(同安片区)扩区,加快大健康、数字创新产业园布局滨海新城,进一步完善片区内综合服务中心、幼儿园、环卫设施等公共服务配套。开发建设新兴片区,探索西湖片区建立央地合作、以购代建、政企平衡模式的城市更新试点,力促祥平西智能制造产业园基本建成投用。提升改造传统园区,加紧推进传统工业园区标准化建设,加快启动专精特新产业园建设。
提升完善城市功能。加快古城更新项目建设,积极引入社会资本参与古城文旅开发建设。提升城区交通微循环,加紧推进华润地块等市政配套道路建设,打通城北小区三号路等一批“断头路”,围绕居民出行需求动态优化公交线网。持续完善公建配套设施,新增停车泊位300个、新能源充电桩115个、“口袋公园”4个。加速推进城中村现代化治理,推动实施城中村大物业管理,抓紧谋划第三批试点村项目。
深入实施乡村振兴。夯实农业生产基础,大力推进凤梨山养殖场改建扩产,持续推进一批高标准农田、设施农业建设。持续壮大集体经济,探索多元化集体发展用地开发建设,健全完善村集体“三资”管理制度和长效机制,引导闲置“三资”有效投入基础设施建设。全力提升乡村面貌,完成27个行政村空中缆线和房前屋后整治提升,力促新建农村公路8公里,推动汀溪镇创建省级乡村振兴示范镇。推进闽台农业融合发展,推动更多国内外优质育种育苗资源导入闽台农业融合发展(种子种苗)产业园。
(四)聚焦增福祉,全力抓好民生保障
加快社会事业发展。推动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力促五缘实验学校同安校区等7所学校竣工投用、新增学位数1.1万个,持续创建“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和“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提升医疗服务水平,进一步推动第三医院全方位嫁接第一医院优质医疗资源、市苏颂医院逐步开放业务科室。推动文体事业蓬勃发展,办好“书香银城”、全国帆船冠军赛等各类文体活动,做好第四次文物普查工作。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持续优化就业服务,全面落实“131”就业帮扶机制,持续举办线上线下招聘会,完善零工市场(驿站)建设。大力发展普惠养老服务,加快推进一批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建设和农村幸福院改造提升。持续完善社会救助体系,稳步提高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水平,不断完善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
提升社会治理质效。健全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强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近邻模式”,探索社区基层自治标准化体系建设。深化平安同安建设,持续深入开展治本攻坚三年行动,从严从实从细抓好安全生产;强化各领域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用好“议理堂”公证调解制度。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确保粮食播种面积、产量保持在3.27万亩和1.3万吨以上。
强化生态文明建设。探索构建山顶到海洋大格局治理模式,以“山-河-海-城”为轴,继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严格落实扬尘治理6个100%措施,全力推进低碳创建;抓好流域水环境治理,突出推进汀溪、莲花水库环境综合整治等六个方面治理工作,全力创建国家级美丽海湾;扎实推进“无废城市”建设,从严抓好危险废物、医疗废物、废蓄电池规范化管理。
各位代表,做好2025年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意义重大,我们要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各项决策部署,依法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区政协的民主监督、区监察机关监督,全力落实区十八届人大四次会议决议,勇立潮头、勇毅前行,为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福建篇章和全市努力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贡献同安力量!
以上报告,请予审查。
附件1
厦门市同安区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表

附件2
名词解释
1.“三争”行动:省委深化拓展“深学争优、敢为争先、实干争效”行动。
2.“四个年”活动:经济发展提质年、城市管理提升年、基层治理提效年、干部队伍提气年。
3.“两重”“两新”:“两重”指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两新”指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
4. “四上企业”:即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限额以上批零住餐企业、有资质的建筑业企业、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
5.“3+6+7”发展路径:即以北部莲花镇、汀溪镇、五显镇三个镇为重点,推动莲埔现代农业基地、汀溪农文旅融合区、四林田园综合体、厦门同安闽台农业融合发展(种子种苗)产业园、东溪万亩蔬菜基地、中洲岛都市现代农业基地等六大示范片区建设,实施粮食安全稳产工程、特色产业提质工程、农民收入提增工程、民生保障提档工程、人居环境提升工程、乡村治理提优工程、涉农改革提能工程等“七大工程”。
6.“131”就业帮扶机制:即1次职业指导、3次岗位推介、1次技能培训或就业见习机会。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