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 引 号:XM05100-03-01-2015-001
    • 备注/文号:无
    • 发布机构:区政府
    • 公文生成日期:2015-02-03
    厦门市同安区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
    时间:2015-02-03 09:00

      ——2015年1月28日在厦门市同安区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厦门市同安区人民政府代区长 黄国彬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14年工作回顾

      过去一年,是我区经济发展形成新常态、民生事业取得新成就的一年。一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我们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历次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改革创新、扎实作为,取得来之不易的成绩。初步测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40亿元,增长7.5%;财政总收入48.8亿元,增长24.0%,其中地方级财政收入12.7亿元,增长11.4%;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300元,增长8.8%,其中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200元,增长11.3%;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下降1.0%。

      这一年,我们依靠区委的坚强领导,奋发有为、创优争先,取得了国家生态示范区、全国出口健身器材质量安全示范区的荣誉,高质量通过省级文明城区、教育“两项督导”的考核;这一年,我们按照区委的总体思路,因地制宜、科学谋划,明确了建设生态富足的“富美同安”的发展定位,为谋求跨越发展从构想走向现实迈出了坚实的一步;这一年,我们遵照区委的工作要求,攻坚克难、抓基固本,突破了制约基础建设、平台构筑和项目积聚的“瓶颈”,为推动全区经济社会发展行稳致远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一年来的主要工作和成效是:

      重点项目扎实推进。区长季度调度会、副区长月度调度会制度建立完善,破解征迁难点渠道拓宽,60个重点项目建设有序推进,完成年度投资140.7亿元。厦安高速凤南互通实现通车,国道324复线(西湖—马巷段)、滨海西大道北段完成主体建设,海翔大道官浔立交、省道206线莲花水库淹没段改建等加快建设,同安东路、同莲路等前期工作加快推进。北动车运用所启动征地。西气东输三线工程同安段、竹坝水库至梅山水厂输水管道建设加快。前山变电站投入使用,东宅变、埭头变动工建设,厦门抽水蓄能电站核准前所需的专题审查全部完成。

      载体建设持续拓展。同安新城加快建设,区域规划优化提升,公共配套全面推进,厦门实验中学、东海一小二期、潘涂学校二期投入使用,滨海保障性公寓、浦头风情商业街一期、市运动训练中心基本建成,横一路、南镇山公园等配套建设加快。华鑫通、华海宏等度假酒店开工建设,尚品湾、海尚国际等楼盘开盘销售。海峡国际时尚创意中心动工建设,丙洲海洋世界着手规划。同安工业集中区、凤南工业区等产业园区功能提升,公建服务配套日益完善。火炬同安基地、厦门科技创新园等高新产业平台持续拓展,清华紫光集成电路产业园启动征地,三安光电、中船725所、华强东方神画等产业项目加快建设。

      择商选资再创佳绩。围绕产业定位,加大龙头项目招商,引资成效持续增强。新批准设立项目16个,增资16个;合同利用外资3.53亿美元,增长99.5%;引进内资60亿元,增长73%。日清食品、福工动力等顺利落地,ECCO皮革、金日制药、高时石材等实现“零地增资”。企业服务力度加大,好兆头橱柜、顶津饮品等16个项目建成投产,烙驼食品、安德鲁森等11个项目有序推进。存量用地加快利用,盘活土地860亩、厂房11万平方米,新增项目投资50亿元。人才创业园启动建设,等引资引智工作加快实施,智联信通、凡坤科技等11个项目意向入驻。

      垵炉等6个村庄成为“美丽乡村”示范点。投入3432万元推进16个旧村改造新村建设和老区山区村建设。新改建4条农村公路,完成30条道路安保工程,实现710个自然村通水泥路。开通厦门至泉州首条城际公交,实现所有建制村通达公交。莲花、凤南片区农村自来水工程全面推进。农村有线电视数字化整转工程全面完成。第四批18个村级综合服务中心建设扎实开展。“村改居”集体资产改制步伐加快,杜桥、龙东等社区集体资产股份化通过验收。

      生态保护水平提升。宜居环境建设计划加快实施,造林绿化年度计划全面完成,新增园林绿地1800亩,造林绿化4890亩。“家园清洁211行动”深入开展,城乡帮扶共建、环卫长效管理等工作扎实推进。流域综合整治取得突破,启动官浔溪、西源溪等河道治理,推进集安路、横一路污水管网建设,梧侣溪、官浔溪等截流工程投入使用,东溪流域梅山示范段基本建成,以“河长制”为核心的水环境治理长效机制全面推行。生猪退养工作稳妥推进,实施备案规模化养猪场污染综合整治,实现养殖废水生态“零排放”。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加快实施,基本完成南山、西源等7个行政村污水治理示范点建设。节能减排工作着力开展,惠尔康食品、银祥油脂等企业完成炉外脱硫技术改造,城南、城东集中供热系统加快推进建设。

      行政服务效能提升。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力度加大,创新建立全省首个电子督察系统,实现权力运作网上公开。启动运行“多规合一”平台,全面梳理审批事项、精简审批环节,审批时限缩短至法定时限的35%以内。启用新的区级行政服务大厅,建成8个镇(街)便民服务中心、106个村(居)便民服务代办点。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继续稳步推进。本级财政预算执行和经济责任审计不断深化。自觉接受人大、政协和社会各界监督,认真执行人大各项决议,办理人大代表建议79件、政协委员提案55件,办复率100%。

      作风建设持续加强。积极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认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大力开展“四风”问题专项整治。办公用房清理和公车治理富有成效,“三公”经费支出同比大幅下降。深入开展“马上就办”活动,强化治庸问责,“庸、懒、散、拖”问题明显减少。行政效能管理继续加强,工作落实力度持续加大,作风建设基本实现制度化、常态化、长效化。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我们在困难中前进,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区委总揽全局、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区人大、区政协和社会各界有效监督、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区人民团结一心、奋勇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广大干部群众,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所有关心支持同安发展的社会团体和各界朋友,致以崇高的敬意和由衷的谢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看到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一是经济总量不大,发展质量不高,项目建设进度偏慢,促进经济增长的内生机制尚未完全形成;二是城乡基础设施配套不够完善,宜居环境建设水平与人民群众的期待还有不小的差距,新型城镇化的建设任务仍然繁重;三是公共服务和保障水平还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创新社会综合治理的任务还十分艰巨;四是政府自身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纠正“四风”、提升效能的工作有待进一步强化。对此,我们将采取有效措施,努力加以解决。

      二、2015年工作安排

      2015年,是“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是“富美同安”建设的开局之年。全省推动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号角已经吹响,全市创建美丽中国典范城市的热潮已然涌动,为我区的发展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和前所未有的挑战。在机遇与挑战面前,我们要主动适应新常态、谋求新发展,在砥砺奋进中应对挑战,在开拓创新中破浪前行,在转型升级中创优争先,努力实现速度、结构、质量、环境的协调发展。

      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以及习近平总书记来闽视察重要讲话精神,按照省市决策部署和区委总体安排,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以推动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新城建设、产业提升、共同缔造为重点,大力促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提升生态环境质量,保障改善民生福祉,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全面建设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富美同安”。

      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左右;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1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财政总收入和地方级财政收入分别增长10.0%和10.1%;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760元,增长9.0%,其中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760元,增长11.0%;完成上级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

      重点抓好八个方面的工作:

      做强二产、做大三产,紧密围绕“5+3+10”产业部署,加快构建主业突出、多元并举、多点支撑的现代产业格局。

      推动产业集群发展。提升同安工业集中区、轻工食品园等产业园区的载体建设,鼓励轻工食品、水暖厨卫、机械制造、现代照明等主导产业实施生产经营和商业模式的综合创新,推进主导产业向高端化发展,构筑传统产业新优势。扶持中盛粮油、银祥油脂、古龙食品等龙头企业发展壮大,促进以名牌产品为主导、龙头企业为支撑的轻工食品全链格局加快形成。发挥金牌橱柜、百路达、好来屋等龙头带动作用,着力打造海峡两岸水暖厨卫制造示范园区。支持康乐佳、群鑫机械、蒙发利等健身器材企业外拓内延,促进形成全区第五个百亿产业集群。继续做优做精现代照明产业,推广通士达展厅发展模式,加快发展现代照明生产性服务业。

      加快产业结构优化。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鼓励企业加快技术改造和创新研发,促进主导产业向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环节延伸。重点培育先进装备、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新兴产业实现规模化发展。突出龙头带动,加快推进吉特利环保、美达复材、彰鸿科技等产业项目投产,支持卓越生物质能源等企业做强做大,深度对接清华紫光等意向项目,促成尽快落地形成效益。

      壮大现代服务业态。巩固提升传统商贸服务业,完善商业网点布局规划,推动永辉超市、夏商钟楼百货广场全面营业。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促进形成以旅游、物流、文创为支撑的现代服务新常态。坚持旅游产业差异化发展,加快推动华强文化科技产业基地、浦头风情小镇和新城星级度假酒店建设,打造独具特色的滨海休闲旅游带;依托老城区“两寺一庙一影城”和“古道古墙古村落”,打造底蕴丰厚的闽南历史文化旅游区;挖掘北部生态区丰富的自然资源,推进厦门北部生态彩廊、西源至堤内“岛外文曾路”、汀溪特色温泉小镇、竹坝都市休闲农业等项目开发建设,打造健康养生的温泉生态旅游品牌。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产业,推动亚马逊运营中心、泰鹭福冷链物流、国药厦门物流中心二期等项目尽快建成达产,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企业到我区设立区域总部、营运中心,促进传统物流与电子商务协同发展。推进文化创意产业加快发展,发挥华强动漫产业基地、海峡时尚创意中心的引领作用,加快聚集知名文创企业,打造特色文化品牌。

      把“三农”工作摆在重中之重位置,扎实推进特色农业和农村事业发展,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

      推进农业现代化。集约利用农村土地资源,采取“公司+农户+基地”等产业发展模式,大力发展“一村一品”、对台农业、高优农业和林下经济。以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为载体,健全农业产业体系,发展设施农业、循环农业,促使农业生产提质增效。继续推广铁皮石斛、金线莲等林下中草药种植产业,发展北部绿色农业。依托百利种苗基地,发展集生产、生态、旅游为一体的“田园风光型”生态农业。继续推进“农超对接”,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着力打造都市智慧型现代农业。加快推进西源溪下游、乌涂溪中上游、石浔水闸改建等水利工程建设,建立完善水利设施管护机制,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改善农村基础条件。推广实施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程,建立工业垃圾、建筑渣土收集转运机制,完成西源、小坪等30个村庄分散式生活污水处理及排污管网系统建设。继续实施重点流域综合整治“三年行动计划”,推进污染控制和岸线整治,努力构建流域绿色廊道。继续实施造林绿化和水景观工程,加强“三边、三节点”宜居环境建设,巩固农村生态资源和环境优势。总结推广新民、莲花等美丽村(居)试点建设经验,推进汀溪前格、五显上厝等20个村实施美丽村(居)改造。继续实施旧村改造新村建设和老区山区建设,推进洪塘、汀溪老区镇和26个老区村加快发展,修建改造卿朴、官浔村道等16条农村公路,实现凤南、莲花全域通自来水。统筹基本公共服务配置一体化,推进城区优质公共资源向农村拓展延伸,推动44个卫生、15个教育、3个文体农村项目加快建设,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坚持保护与开发并重,统筹推进“百姓富、生态美”建设,加快实施顶村民宿、前格森林公园等12个项目建设。鼓励发展农村股份合作经济,培育推广农家乐、家庭农场等特色农业经济,提高农业产业附加值。继续风情小镇、森林人家、荏畲万丰、知微草堂等乡村休闲旅游项目建设。依托主导产业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深化和加强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养试点县建设。严格执行征地拆迁政策和生态补偿政策,落实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被征地人员养老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扶助政策,保护村民合法利益,促进农民稳定增收。

      靠改革解难题,向改革要红利,努力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突破,不断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和活力。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加快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整合卫生和计划生育及市场监管部门,推进其他领域机构和职责调整。推进财税体制改革,调整完善区对镇财政体制。继续推进公共财政体制改革,深化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收支两条线”等制度改革。深化落实商事制度改革,建立市场准入统一平台。完善个人住宅建设管理,保障个人住房合法权益。深化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改革,推动国有资产注入、整合、兼并,做大做强国投集团。稳步推进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完成五显镇溪西村土地确权试点。探索建立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制度,增强农村发展活力。

      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建立区级项目“以奖代补”推进机制,筛选部分项目先行先试。深化落实“多规合一”,建立全区空间规划“一张图纸、一个平台、一张表格、一套机制”。创新国土资源管理方式,严格项目用地准入机制,集约节约利用土地资源。发挥财政资金杠杆效应和引领作用,设立产业发展引导基金,扶持培育壮大具有龙头带动作用的产业和企业。构建科技创新政策激励机制,继续加大财政支持力度,推动中小微经济健康发展。探索推进PPP等投融资模式,整合政府、社会和企业资金,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基础设施建设。

      大力优化发展环境。牢固树立环境就是生产力理念,着力加强软硬环境建设。深化审批制度改革,全面推行服务承诺制、首问负责制、一次性告知制、办事限时制等审批服务制度,营造良好的政务环境。适时制定优化发展环境的相关政策,切实抓好政策执行和落实,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整顿规范市场秩序,杜绝不正当竞争行为和地方保护主义,依法打击假冒伪劣行为,营造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完善培育、吸引、用好人才的体制机制,构建聚才、惜才的用人环境。加快土地供给、人力资源、公共配套等要素保障建设,努力提供一流的基础环境和良好的人居环境。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解读
      文字解读
      图片解读
      视频解读
      访谈解读
      媒体报道